诏旨

词语解释
诏旨[ zhào zhǐ ]
⒈ 诏书、圣旨。
引证解释
⒈ 诏书、圣旨。
引《后汉书·周举传》:“羣臣议者多谓宜如詔旨。”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任法不如任人,苟非其人,虽法令昭昭,视如不见;詔旨切切,听如不闻。”
清 恽敬 《<南华九老会诗谱>序》:“吾愧此名甚,无厌,是辜詔旨也。”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陈平 大胆!你敢违抗先皇帝诏旨?”
分字解释
※ "诏旨"的意思解释、诏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各级朝官惊魂甫定,正欲进入宣政殿朝见皇帝,内里却由内传出诏旨:陛下有敕,命各位宰相入见,其余朝官均到月华门左右金吾仗院,协同审案。
2、牛车、马车征发罄尽,朝廷的指令还远远不能完成,皇上又下诏旨,征发独轮鹿车六十万辆,二人一车,前拉后推,每车载军粮三石。
3、臣等心以危,故不避斧钺,惶恐上陈!寻得诏旨,罢免台臣监役,台臣方免得往返,也算文宗肯纳嘉言了。
4、1912年2月12日,皇太后隆裕以宣统皇帝名义颁发三道诏旨,第一诏即为清帝退位诏。
5、因为他对《老》、《庄》微言释解精湛,甚恰帝旨,因此神宗诏旨于陈景元弟子中,择其善者承领他的原职右街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
6、观故迟之,过五日乃起兵,至钟离,云久待矣,闻诏旨,曰:陆氏忠心,天人共鉴。
7、双方交恶攻讦,渐连长宁君和春平君、平都侯等亦牵涉其间,甚至已经达到让太后、大王两次遣使下诏旨和解的地步。
8、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查看百科
9、及车驾到,而宛令不解诏旨,闭巿门。
10、次日诏旨到来,皇太子接过沼,谢过恩,于是正名定分,嘉亲王府就改做皇太子府。
11、岳飞接连收到十二道金牌所传高宗班师诏旨,感到一切都已绝望。
12、建立飞虎军一事,早已得到皇上的同意,朝廷还有诏旨给广西安抚使司,要他们每年供给战马在十匹,给飞虎营作补充之用。
13、你们合宜奉行诏旨,取了我的首级以报效天子,这样,诸君既能够各图功业,而且不致被我连累。
14、唐庶人朱聿键未得诏旨私自领兵进京,这是司礼监三法司堪实,内臣以及宗人府朝议,具实定罚的。
相关词语
- tiān zhào天诏
- wēn zhào温诏
- xǐ zhào玺诏
- cái zhào裁诏
- zhào shì诏示
- shū zhào书诏
- liù zhào六诏
- mìng zhào命诏
- máng zhào茫诏
- huà zhào画诏
- bā zhào八诏
- qīng zhào青诏
- zhào bǎn诏版
- shēn zhào申诏
- zhào gǎo诏藁
- huā zhào花诏
- shèng zhào圣诏
- zhào bǎng诏搒
- chéng zhào承诏
- chǐ zhào尺诏
- hóng zhǐ弘旨
- yù zhǐ玉旨
- xī zhǐ希旨
- yù zhǐ御旨
- mì zhǐ密旨
- jiā zhǐ嘉旨
- gāo zhǐ高旨
- chéng zhǐ成旨
- jié zhǐ节旨
- chēng zhǐ称旨
- piào zhǐ票旨
- fú zhǐ符旨
- cái zhǐ裁旨
- zhǐ zài旨在
- cí zhǐ慈旨
- bǐ zhǐ鄙旨
- xiān zhǐ纤旨
- tí zhǐ题旨
- ào zhǐ奥旨
- jūn zhǐ钧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