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n

地险


拼音dì xiǎn
注音ㄉ一ˋ ㄒ一ㄢˇ

繁体地險

地险

词语解释

地险[ dì xiǎn ]

⒈  大地险阻;地面险阻。

⒉  指险要之地。

引证解释

⒈  大地险阻;地面险阻。

《易·坎》:“《彖》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
孔颖达 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为险也。”
《宋书·礼志三》:“地险俗殊,民望絶塞,以为分外,其日久矣。”
清 黄景仁 《邓家坟写望》诗:“方今万里一,地险安足论!”

⒉  指险要之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上戴山阜,下临絶涧,俗谓之为‘ 鲁般桥 ’,盖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险也。”
唐 李商隐 《南朝》诗:“地险悠悠天险长, 金陵 王气应瑶光。”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肃公祠》诗:“天骄横肆地险失,坐令蚍蚁咸无援。”

分字解释


※ "地险"的意思解释、地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无解?”坎卦。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恩,又名水卦。最险之处,暗藏生机,滋生万物的水又为何而险,无解。周梦

2、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妆。李商隐

3、诸贼举无降意,又未大创,徒以饥疲困于地险不得逞,既度栈道,已出险,渐不受绳束,仍事杀掠,所至罢市,贼遂尽杀监视官五十员,攻陷麟游、永寿,势不可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