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

词语解释
澶渊[ chán yuān ]
◎中国的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英文Chanyuan;
引证解释
澶渊[ chán yuān ]
1.古湖泊名。又名 繁污、繁渊。故址在今 河南省 濮阳市 西。 春秋 卫 地。
例证《春秋 · 襄公二十年》:“盟于 澶渊。”
杜预 注:“澶渊 在 顿丘县 南,今名 繁污,此 卫 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 河水五》:“《春秋》襄公二十年,经书公与 晋侯、齐侯 ‘盟于 澶渊 ’。 杜预 曰:‘在 顿丘县 南,今名 繁渊。’ 澶渊,即 繁渊 也。”
2.古县名。故城在今 河南省 濮阳市 西。 隋 置, 唐 · 避 高祖 李渊 讳,改名 澶水县。
国语辞典
澶渊[ chán yuān ]
◎地名。位于河北省濮阳县西南,因古澶水所经而得名。宋真宗与辽人曾会盟于此。
分字解释
※ "澶渊"的意思解释、澶渊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澶渊之盟后,寇准功高望重,受到宋真宗的疑忌。
2、正当满朝惊谎之时,张瑰于阵前发现肖达兰恃才骑巡,遂发弓弩射中其颅而亡,辽军大乱,促成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创造了宋辽120年的相安局面。
3、目光随马蹄声折转,连夜飞奔早已驰出了大名府,又行百余里路程便到了澶渊郡,二人摆渡过河,登岸后继续赶程。
4、另一方面,澶渊之盟的订立使北宋河北边防建设处于两难境地,不得不倍极小心。
5、辽军南下,几度征兵,只逼京师,澶渊之盟之变,朝野动容。
6、为见心上人单枪匹马独闯辽国重围三进三出,解真宗澶渊之围。
7、昔者契丹拥百万之师,直抵澶渊,当时若从避幸之请,岂得天下太平百有余年,赖祖宗之灵,社稷之福,寇莱公坚欲御驾亲征。
8、一说到澶渊之盟,也等同于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大肆鞭挞,虽然这些人并不知道澶渊之盟的具体内容。
9、澶渊之盟签订之际,她因无意中救了落入冰窟的契丹萧太后,被迫许婚契丹冀王耶律昭。
10、(壹拾陆) 真宗景德元年,辽军大举入寇,震惊宋廷,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力谏真宗御驾亲征,与辽兵大战于澶州,后订立澶渊之盟,遂两国罢兵,化干戈为玉帛。
11、故事背景是北宋真宗时期,历史上意义深远的‘澶渊之盟’发生前后,当时举国动荡,四处硝烟,也只江南鱼米之乡稍有宁静。
12、前尘往事不堪回首,学生读史也知澶渊之盟,靖康事,风波亭处丧忠魂。
13、可叹澶渊之耻为雪,城下之盟犹在,而此时辽夏两国已有联姻之谊,倘若虎豹豺狼合起手来,再度兵临城下,我大宋实在岌岌可危啊!
14、对于,以前太湖帮和聚英帮老大达成的互不干涉条约,周黎倒是能如数家珍,但是什么澶渊之盟,金国,辽国的,周黎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15、苏三说九宫锁澶渊之盟牛柳蜗居的世界生活如此孙膑迷失的初恋。
16、她殚精竭虑,开明政治,订盟澶渊,修好宋廷,营建中京,垂训圣宗,使辽王朝由“中衰”走向“中兴”。
17、真宗景德元年,辽军大举入寇,震惊宋廷,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力谏真宗御驾亲征,与辽兵大战于澶州,后订立澶渊之盟,遂两国罢兵,化干戈为玉帛。
18、“景宗崩,尊为皇太后,摄国政,习知军政,澶渊之役,亲御戎军,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