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

词语解释
郡县[ jùn xiàn ]
⒈ 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例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
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定东南郡县。——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province and county in ancient times;
引证解释
⒈ 郡和县的并称。郡县之名,初见于 周。秦始皇 统一 中国,分国内为三十六郡,为郡县政治之始, 汉 初封建制与郡县制并行,其后郡县遂成常制。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魏书·崔浩传》:“若无水草,何以畜牧?又 汉 人为居,终不於无水草之地筑城郭、立郡县也。”
明 解缙 《送刘绣衣按交阯》诗:“城郭新开 秦 郡县,山河原是 汉 金汤。”
亦谓设置郡县。 《新五代史·职方考》:“呜呼,自 三代 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县天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且 安南 自 五季 以来……前代曾郡县其地,反侧无常,不足厪南顾之忧乃允其请。”
国语辞典
郡县[ jùn xiàn ]
⒈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封建,改行郡县制度,将全国分成三十六个郡,郡以下置县,官员由中央任免。
分字解释
※ "郡县"的意思解释、郡县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十九年,奋威将军王进宝恢复保宁,遣总兵杨洪招抚重庆,一时郡县复归版图,璧山仍附永川县。
2、一是“封邦建国”的封建制,二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人迹所至,舟楫所通,莫不为郡县,然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
4、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
5、他们设计的东北九省是郡县化的进一步推进,深恐留下任何东北地位特殊化的漏洞,重蹈“九一八”的覆辙。
6、东晋南朝时期,政区建置急剧膨胀,出现“十羊九牧”现象,但佛山地区并未出现滥置郡县,仍保持过去建置格局。
7、如果他们能很快在其它郡县或行业找到类似的工作,那么总体上来说经济并没有变坏。
8、西南地区的林野火灾,东南地区的用水限制,田野长满矮树丛,土地休耕,在有些郡县土地干裂,裂纹遍布。
9、一个七品芝麻官为啥能贪腐过亿,贪腐过亿的县委*记是怎样炼成的,未获升迁还是私欲膨胀?郡县治,天下安。
10、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
11、避讳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郡县地名也必须避讳。
12、其次,MARTA的收入完全来自票价收入以及它所覆盖的两个郡县1%的销售税收分成(亚特兰大被夹在富尔顿和迪卡尔布这两个郡县中间)。
13、昔我军败于当阳,孙权以荆州借我,实为借我之力,牵制曹操;今我已得益州、交州之地,梁州指日可下,也当分割荆州郡县与孙吴,巩固联盟。
14、他们发现在一个拥有68万人口的典型郡县中,禁烟令使涉及酒精的车祸发生率增加到百分之十三。
15、郡县地名避讳按对象可以分为敬讳、忌讳和憎讳三大类,这三种类型又可以细分。
16、郡县的这套设施消失也不影响乡镇照常运转。
17、姓名来源于无穷无尽的派生词:绰号、物理属性、郡县、纹章的收费,还有其它人们知道的事物。
18、推行郡县制度,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19、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全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
20、秦汉时期,皇帝掌握最高监察大权,并亲自负责对三公九卿的监察,而三公九卿又负责督察郡县,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垂直监察体系。
相关词语
- zhī jùn枝郡
- yóu tā jùn犹他郡
- jùn hào郡号
- biàn jùn便郡
- jùn shū郡书
- jùn dì郡地
- biān jùn边郡
- wài jùn外郡
- jùn bó郡伯
- jùn tíng郡庭
- páng jùn旁郡
- jùn cuì郡倅
- shǔ jùn蜀郡
- diǎn jùn典郡
- wàng jùn望郡
- pì jùn僻郡
- jùn xià郡下
- zuǒ jùn佐郡
- jùn shuì郡税
- jùn zhì郡治
- sì xiàn四县
- xiàn zūn县尊
- xiàn jūn县君
- yìng xiàn应县
- qiū xiàn秋县
- jìng xiàn静县
- bǐ xiàn鄙县
- guì xiàn贵县
- xiàn shuǐ县水
- xiàn zhǎng县长
- chì xiàn赤县
- wài xiàn外县
- xiàn tíng县亭
- qiáo xiàn侨县
- chéng xiàn诚县
- jùn xiàn郡县
- xuán yuǎn县远
- quán xiàn权县
- shǒu xiàn首县
- hǎi xiàn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