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ǎo

考课


拼音kǎo kè
注音ㄎㄠˇ ㄎㄜˋ

繁体考課

考课

词语解释

考课[ kǎo kè ]

⒈  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引证解释

⒈  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晋 世 杜预 议攷课, 鎦毅 议罢九品中正……皆可谓综覈事情矣。”
1. 检查收成。 《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

⒉  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⒊  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优劣,分别等差,决定升降赏罚,谓之“考课”。

《东观汉记·张酺传》:“﹝刺史﹞考课众职。”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自长以上,考课迁用,转以能升。”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
明 丘濬 《大学衍义补·正百官严考课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课之法,属之吏部,内外官皆以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则 有虞 之制也。”

⒋  指考核学生的成绩。

《新唐书·选举志上》:“吏民子弟学艺者,皆送于京学,为设考课之法。”

分字解释


※ "考课"的意思解释、考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古代,考课是对于官员治事绩效的日常考核,是推动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杠杆之一,是官员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北周时期更有人主张用儒家的标准来加强考课.

3、人口增殖也是地方官考课的主要标准,人多力量大,人口多赋税就多,兵员更充足,国家就强盛。

4、尽管如此,魏晋北朝制定的考课法仍具有积极意义。

5、纵观唐**课制度,无论从考课标准的规定方面,还是从考课程序的设计方面,都有一条显而易见的主线,这就是“严格治吏”的治国方略。

6、对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古代官员考课制度作简要回顾和归纳。

7、远在战国晚年,已有一大批中国古代的乌托邦主义者,在提倡选贤与能,在提倡考课与铨叙,其用意在规定一项政府用人之客观标准。

8、西汉时期,官僚制度逐步发展,选官、考课、退休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都导致官僚阶层社会地位发生变化。

9、在唐宋两个朝代,考课制度的形式、方法、程序、法规等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并使考课制度走向成熟。

10、适逢新任道台德明抵琼,闻讯大喜,便亲临书院督察和考课,觉得“奎星亭卑小湫隘,非所以焕文明而腾士气”,遂筹资扩建。

11、学校教育丧失了独立性,从教学内容到学生的考课,都以科举入仕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