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shēn

缙绅


拼音jìn shēn
注音ㄐ一ㄣˋ ㄕㄣ

繁体縉紳


缙绅

词语解释

缙绅[ jìn shēn ]

⒈  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缙绅大夫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名达于缙绅间。——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缙绅士大夫。——清·周容《芋老人传》

the gentry; the officialdom;

引证解释

⒈  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汉书·郊祀志上》:“其语不经见,縉绅者弗道。”
颜师古 注:“李奇 曰:‘縉,插也,插笏於绅。’……字本作搢,插笏於大带与革带之间。”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四:“故事:官批讼牒,必以硃笔点讼者姓名。其人或係縉绅,则用圈焉。”
丁玲 《母亲》:“几个还没有下乡去的老缙绅,维持城里的秩序。”

⒉  见“縉绅録”。

国语辞典

缙绅[ jìn shēn ]

⒈  古时官吏插笏于绅带间,故称仕宦为「缙绅」。也作「搢绅」。

《聊斋志异·卷二·巧娘》:「广东有缙绅傅氏,年六十余。生一子,名廉。」

⒉  称地方绅士。也作「搢绅」。

分字解释


※ "缙绅"的意思解释、缙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明洪熙一年(1425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

2、并通过对缙绅家族沦落后的描写表现出了自己的教育意旨。

3、而许多 骨鲠之臣 和衣冠缙绅多以殉国告终,惨烈忠贞,并不亚于金陵之变。

4、顾秉谦与阁臣魏广微同谋,用墨笔点《缙绅便览》一册,点出叶向高、韩爌、杨涟、左光斗、周宗建等百余人,称为“邪人”。

5、而许多骨鲠之臣和衣冠缙绅多以殉国告终,惨烈忠贞,并不亚于金陵之变。

6、巴拉克于是又派比以前更多更尊贵的缙绅去。

7、应崇看他打扮不似缙绅先生,那气度却似退归林下的大老,顿时肃然起敬地问讯。

8、在岛上还没有其他人 出现的时候缙绅先生春秋时邹鲁之士别称。

9、望重缙绅,怎似寒微之颂德。朋来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10、过去的县太爷不会当众打缙绅先生的板子,那是因为相对于县太爷而言,缙绅的面子足够大。

11、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12、太恶心了!太无耻了!太混蛋了!这些所谓诗礼传家的缙绅人家,果然是荒淫放荡到了极点!这儿还有个外人呢,当我不存在吗?

13、据说,旧时的太爷不会当众打缙绅先生的板子,那是因为相对于县太爷而言,缙绅的面子足够大。

14、然词旨奧衍,非缙绅先生不能道。

15、受指枯威,杀人草菅,幽囚缙绅,沉冤莫白。

16、而汉明帝还“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17、前朝虐政,凡缙绅籍没,波及妻孥,以致诗礼之家,多沦北里。

18、明洪熙一年(1425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

19、居渐久,乃得识主人吕君天宝,与交谈,绝不似一般商贾中人,举凡时势之趋向,社会之变动,以及厦埠之掌故,无不历晓,较诸缙绅先生,识见更远大有加。

20、近马吊渐及北方,又加以混江、游湖种种游戏,吾里缙绅子弟,多废学竞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