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ǎnglǎng

朗朗


拼音lǎng lǎng
注音ㄌㄤˇ ㄌㄤˇ


朗朗

词语解释

朗朗[ lǎng lǎng ]

⒈  用以形容声音响亮的象声词。

朗朗的读书声。
歌声朗朗。

the sound of reading aloud;

引证解释

⒈  明亮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唐 张籍 《关山月》诗:“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
清 龚自珍 《宥情》:“异哉!其心朗朗乎无滓,可以逸尘埃而登青天。”
袁鹰 《十月长安街》诗:“曈曈红日,朗朗乾坤,万里长空,宽广大道。”

⒉  形容声音清晰响亮。

唐 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惟有 王勃 端坐船上,毫无惧色,朗朗读书。”
《红楼梦》第八二回:“寳玉 把这章先朗朗的念了一遍。”
茅盾 《子夜》四:“那位青年的声音朗朗地在纷呶的诅骂中响了起来。”

⒊  清晰貌。

陈衍 《元诗纪事·陈有定》:“闽 部疏 建寧 行都司,是 元 陈平章 有定 开府。极宏丽,初以鼓楼为门,今移入二百步许,犹朗朗可观。”
艾芜 《山野》第二部十:“树梢树身先前清疏有致,朗朗可望的,现已抹起一些烟雾,显得迷蒙了。”

⒋  明白,了解。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戚 心独朗朗,念虔事帝,得死楹下足矣。”

⒌  高峻貌。

唐 张说 《同皇太子过荷恩寺》诗:“朗朗神居峻,轩轩瑞像威。”

国语辞典

朗朗[ lǎng lǎng ]

⒈  明亮的样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⒉  声音清晰、响亮。

唐·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

分字解释


※ "朗朗"的意思解释、朗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可能我们对于诗歌不是很熟悉,或许有一些歌曲适合表演但不一定能朗朗上口。

2、古代的圣旨全部是骈体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刘昊跪着听得昏昏欲睡。

3、教室里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4、匆匆那年,在书声朗朗的校园里,与你邂逅。

5、在永康市高镇小学,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新童谣唱响校园。

6、都是六言韵语读来朗朗上口,温岭县。

7、湖南经视20周年演唱会开唱孙燕姿朗朗首度跨界合作。

8、简短对称的句子结构,给人朗朗上口感觉。

9、她那双大大的眼睛,闪烁着聪颖的光辉,像两颗朗朗的星。

10、她看到里面乾坤寥廓,青紫朗朗

11、有些人会跟著唱。旋律还挺朗朗上口的。

12、疏影暗香之中传出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是的,这就是启明学校。

13、我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像朗朗那样伟大的钢琴家。

14、书声朗朗,暂时掩盖了世间的虚伪与罪恶。

15、朗朗的精彩表演令人不得不叹服于他的音乐才能.

16、九州列土封疆,隐龙的气息,充满神秘的曙光!世纪钟声敲响,冬雪融融,春雷朗朗

17、“卧!”听到指令,朗朗麻利地侧身而卧。

18、培育廉洁绿地,收获朗朗晴空。

19、瑞奇马汀的新歌真是朗朗上口。

20、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