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


拼音xī pí
注音ㄒ一 ㄆ一ˊ

西皮

词语解释

西皮[ xī pí ]

⒈  用胡琴伴奏的戏曲声腔之一。

xipi,one of the two chief types of music in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引证解释

⒈  即黄陂调。戏曲腔调之一。唱腔明快高亢,刚劲挺拔,适于表达欢乐、激越、奔放的感情。 明 清 之际,秦腔由西东传,结合 湖北 民间曲调演变而成西皮。 湖北 方言称唱为“皮”,西皮即由西传东的唱腔;或谓西皮脱胎于秦腔的“皮子”,故名。

⒉  漆器的异称。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谓髹器称西皮者,乃西方马鞯因马镫磨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 明 都穆 《听雨纪谈》对此说有所辨正,以为髹器当作“犀毗”。毗者脐也。犀牛脐旁多文,坐卧磨砺,色甚光明。西域人割取以为腰带饰。髹器仿为之,遂袭其名。但据近人研究,谓自 宋 代以后,人们开始用“犀毗”借喻黑色髹器,当时又称“犀皮”或“西皮”。一说,黑色雕漆多半由 中国 西部传来,故称“西皮”。

国语辞典

西皮[ xī pí ]

⒈  传统戏曲的腔调。以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拍子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导板、摇板等。

英语one of the two chief types of music in Chinese opera, see also 二黃|二黄[er4 huang2]

德语eine der Melodiearten traditioneller chinesischer Oper (S)​

分字解释


※ "西皮"的意思解释、西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台上唱戏的自是热闹,可现下里戏迷们的叫好倒彩声往往盖过了戏台上的西皮二黄音。

2、当年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曾经合演一出戏《四五花洞》,虽然每人仅唱一句西皮慢板,就表现出了四大流派的特点,成为一桩梨园佳话。

3、所谓“西皮二黄声起,油然而生中华情怀”,说明它已然成为民族的一种文化生存方式。

4、其“西皮”与“二簧”两大唱腔中,有阴柔之美的西皮调源自湖北的汉剧;京剧韵白,是以“湖广音”读“中州韵”为基础。

5、整台戏有120多句唱,包括多种西皮、二簧的主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等,万晓慧都较好地演唱下来,唱腔极具张力,贴合人物心境。

6、都在上班时,我们互不打扰,当我在楼下摇头晃脑陶醉在我的西皮二黄之中时,她在楼上正边弹钢琴边引吭高歌地备课。

7、赌钱的伪警察们勃然大怒,唯独唱京戏的伪警察仍兴趣正酣,摸着黑,唱起西皮倒板:“一马离了西凉界,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

8、只因戒不掉,我便一本正经地投名师,访艺友,一度放弃学业,混迹梨园,整天玩“西皮二黄”。

9、而在国粹日,参观者可以请化妆师为你上戏妆、带行头,跟着名角学唱西皮二黄。

10、程砚秋在京剧的西皮二黄中融入了昆曲演唱中对字词声韵的处理方法,讲究每个字的韵头、韵腹和韵尾都要与音乐走向相吻合,从而形成情感表达的空间。

11、京剧的西皮和二黄乃是清朝的产物。

12、湖岸四周,点缀着蜚英塔、刘城庙、龙桥活水、昌江古渡、二圣明灯等“瑶湖八景”,附近有西皮山、吕蒙岗等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

13、从小听着西皮二黄锣鼓点长大的胡莎莎出生于京剧世家,父母都是专业的京剧演员,家人都是票友,五六岁时就曾跟在父母身后登台演出。

14、这个版本不仅没有铁梅这段著名的“西皮流水”,也没有李奶奶开场唱的那段“西皮散板”:“打鱼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而是李玉和背着交通员直接上场。

15、英国剑桥郡的西皮亚山火车站去年竟仅接待旅客12人次,荣登“全国最冷清车站榜”榜首。

16、她就是著名余派京剧老生李菊茹,期颐之年的她与西皮二黄打了九十多年交道。

17、西皮二黄伴美声交响音乐配舞蹈。

18、《京调》以京剧西皮原版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

19、日子不多,我学完一段西皮二六板后,先生给我上胡琴调调嗓子。

20、西皮二黄都有慢板、散板、摇板、原板等板式,西皮还有快板、流水、二六等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