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

词语解释
干禄[ gàn lù ]
⒈ 参见:干禄,干禄。
引证解释
⒈ 南北朝 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引《北史·恩幸传·齐诸宦者》:“犹以 波斯 狗为仪同、郡君,分其干禄。”
《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七年》:“旧苍头 刘桃枝 等皆开府封王,其餘宦官、 胡 儿、歌舞人、见鬼人、官奴婢等滥得富贵者,殆将万数……乃至狗、马及鹰亦有仪同、郡君之号,有鬭鷄,号开府,皆食其干禄。”
胡三省 注:“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
1. 求福。 《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⒉ 求禄位;求仕进。
引《论语·为政》:“子张 学干禄。”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梁书·明山宾传》:“兄 仲璋 婴痼疾,家道屡空, 山宾 乃行干禄。”
《金史·隐逸传序》:“后世干禄者多,其先人尚人之志与叹老嗟卑之心,能去是者鲜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虽兜牟深隐其面,威武若不可陵,而干禄之色,固灼然观于外矣!”
国语辞典
干禄[ gān lù ]
⒈ 求取功名利禄。
引《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
分字解释
※ "干禄"的意思解释、干禄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如果只想入仕求官,则谓之“干禄”。
2、桓灵之际,阉寺专命于上,布衣横议于下,干禄者殚货以奉贵,要名者倾身以事势……
3、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4、一上来就点出来了,要干禄,即求官薪官职,并没说借此治国平天下、兴灭继绝、流芳百世。
5、诸如此类的行政指标主义,其出发点往往有二,一是打造政绩工程的需要,通过铁腕手段,取得看得见的政绩,从而以为干禄之资。
6、该对历史负责,还是甘心去做一辈子干禄客?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7、本文以《干禄字书》收录的异体字为考察对象,分析了异体字之类型,重点讨论了异体字中的并正字,还说明了《干禄字书》对同类型异体字所作的不同处理。
8、这正是“干禄”、“馆阁”书风了无生气的物极必反,对上一句时尚的话就是“怀念狼”,寻求对抗。
9、曾几何时,读法科在国人眼中乃是“干禄之终南捷径”,而在“依法治国”被确立为国家方略之后,法科学子的就业不热反冷,值得深思。
10、然当今尚宜秘之,非干禄之时也。
11、如今文艺批评被看轻,根本是评论家自身看轻了自己,处处不独立,把评论看作谋名干禄的工具,自觉充当吹鼓手抬轿子的角色,也就难免遭世人嘲讽。
12、秦始皇虽然用暴力结束了这种局面,实行“以吏为师”,“打破了读书人干禄的常式”,这是一变。
13、前者是吴王对孙武优渥宠召,后者是孙武干禄求见;荣辱贵贱,并不相同。
14、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
15、比如盛唐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需要,干禄字势就成了时书的审美标准,人们从审美上关心的也都是实现这种书写的法度与功力。
16、干禄仕以盈庭,鬻词章而塞路。
17、临平实验小学405班的干禄凯小朋友介绍,今年已经是他第三年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18、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因要求以这种书体应考,所以,又有“干禄体”之称。
19、科举坎坷,干禄养亲尽力斯文。
20、唐,因循“干禄字书”,科举要求正字法,书楷书。
相关词语
- gān diǎn干点
- gǔ gàn骨干
- gān liè干裂
- ruò gān若干
- chōu gān抽干
- ān gàn闇干
- néng gàn能干
- ān gàn安干
- gàn jǐng干警
- zhū gān朱干
- èr gān二干
- gān hàn干旱
- shì gān拭干
- bǐ gān笔干
- wú gān无干
- bá gàn拔干
- gān shī干尸
- gān liáng干粮
- bāo gān包干
- gān zhī干支
- cái lù财禄
- bì lù避禄
- jí lù及禄
- lù bǐng禄禀
- lù zhì禄秩
- lù ěr禄饵
- lù huàn禄豢
- lù zuò禄胙
- jí lù吉禄
- hú lù胡禄
- lù xiāng禄相
- lù yùn禄运
- cùn lù寸禄
- lù guǐ禄鬼
- guān lù官禄
- hòu lù后禄
- fèng lù奉禄
- jì lù寄禄
- lù wèi禄位
- lù shù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