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ǎn

短褐


拼音duǎn hè
注音ㄉㄨㄢˇ ㄏㄜˋ

短褐

词语解释

短褐[ duǎn hè ]

⒈  古代平民穿的粗布短衣。

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coarse cloth jacket;

引证解释

⒈  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

《墨子·非乐上》:“昔者 齐康公,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糟糠。”
孙诒让 间诂:“短褐,即裋褐之借字。”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簞瓢屡空,晏如也。”
逯钦立 注:“短褐,粗布短衣。”
《荀子·大略》“衣则竖褐不完” 唐 杨倞 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短褐不掩脛,嵗暮多苦寒。”
清 方文 《将去彭城留别魏少尹》诗:“短褐尚不完,敢作狐貉想?”

⒉  指地位卑下的人。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国语辞典

短褐[ duǎn hé ]

⒈  贫贱者所穿,以粗布裁制的衣服。

《墨子·鲁问》:「短褐之衣,黎藿之羹。」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往年衣短褐,侣木石,手不知挹,心不知学。」

分字解释


※ "短褐"的意思解释、短褐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短褐”就是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即使这样的衣服还有洞和补丁。

2、今有人舍其文轩,邻有弊举,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谓何若人也?

3、墨家不仅是个学派,也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教派,他们吃藜藿之羹,穿短褐之衣,脚上则是麻或布作的鞋子,甚或是赤足,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4、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今值纪纲不振,教化不行之世,而曰舜日尧天,此小人诚不知教政也!

5、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

7、残年垂七十,野处犹短褐

8、但是当姜舞走进秋水巷的时候,却发现巷子的人竟然比白天还要多,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短褐穿结的汉子,一个个都凶神恶煞的,衣服下面微微鼓起,一看就知道藏着家伙。

9、瞧人家,只埋头给子弟挣学费,就从来不跟什么“石油”、“金融”之类攀比,即韩非子所说的“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也。

10、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

11、他们夏日食不果腹,冬日短褐不完,阖门数口饔飧不继。

12、但凡你有灵,求你睁开眼,看看我这个已经支离破碎,短褐穿结的家庭。

13、每当极度困窘时,便诵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聊以自安*慰。

14、有的一袭青衫布袍,有的短褐麻衣,有的锦衣玉袍,猜得出,其中有那官府子弟,有读书的士子,也有引车卖浆者流。

15、复赛中,他拿到“短褐穿结”一词,只知道“短褐”一词的他凭借着对词语释义的理解,推敲出整个成语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