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g tǔ
注音ㄙㄤ ㄊㄨˇ
⒈ 宜于植桑的土地。
⒈ 宜于植桑的土地。
引《书·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孔颖达 疏:“宜桑之土既得桑养蚕矣。”
《史记·夏本纪》:“九河既道, 雷夏 既泽, 雍 沮 会同,桑土既蚕,於是民得下丘居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林麓鸟兽,于何不有。”
⒉ 指桑根皮。参见“桑土绸繆”。
1、“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语出《诗经··豳风·鸱。
2、“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这是《诗经》里说的,现在仍不过时。
3、建安中,吴遣步骘为交州,骘到南海,见土地形势,观尉佗旧治处,负山带海,博敞渺目,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林麓鸟兽,于何不有。
4、《诗经》里说,鹞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5、张居正深谙长城边防与和平交往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在达成“隆庆和议”之后,他仍再三强调“桑土之防,戒备之虑,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
6、‘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7、“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这是《诗经》留下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