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台

词语解释
行台[ xíng tái ]
⒈ 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⒉ 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⒊ 客寓,旅馆。
⒋ 临时设立的戏台。
引证解释
⒈ 台省在外者称行台。 魏 晋 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 北朝 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 唐 贞观 以后渐废。 金、元 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⒉ 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引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揽轡都城风露秋,行臺无妾护衣篝。”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臺,做了钦差行辕。”
⒊ 客寓,旅馆。
引苏曼殊 《答柳亚子书》:“桐 兄前日抵 申,同寓行台,今拟明日同作 苏台 之游。”
⒋ 临时设立的戏台。
引《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日一早, 王子胜 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 贾母 正厅前,搭起行臺。”
国语辞典
行台[ xíng tái ]
⒈ 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也作「行辕」。
引《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
《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 辕。」
⒉ 临时搭建的戏台。
引《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⒊ 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 监临诸省。
分字解释
※ "行台"的意思解释、行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夏五月己酉,西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元庆率户内属,置之河北。
2、宋将郭倪、田俊迈又诱使边民为间,骗仆散揆说宋朝增戍本来是为了防备盗贼,得知行台建立的消息,怕遭袭击,更加不敢轻易撤去防备。
3、因此,北魏后期“道”的设置是与大使、征讨都督和行台的任职联系在一起的。
4、五月,乙酉,魏行台宫延和、陕州刺史宫延庆降于东魏,东魏以河北马场为义州以处之。
5、*弯仕官不愿就擒,殊死御敌,保卫乡土,建“*弯民主国”,钦差行台宣为“筹防局”,古老建筑担起“国防机构”的重责角色。
6、秋七月戊辰,诛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及其弟幽州行台、荆山公丰乐。
7、凡人尽孝道,欲得父母之欢心者,不在衣食之奉养也。惟持善心,行台道理,以慰父母而得其欢心,斯可谓真孝者也。
8、及窦轨率巴蜀兵击王世充,以长逊检校益州行台左仆射,历遂、夔二州总管,所在皆有惠政。
9、对于经验不足的车手来说,这些装备能够更容易的帮助车手驾御骑行台。
10、休之始为行台郎,便坦然投分,文酒会同,相得甚款,乡曲人士莫不企羡焉。
相关词语
- sān shí liù xíngxíng xíng chū zhuàng yuán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 dé xíng德行
- pá xíng爬行
- rào xíng绕行
- zuān xíng躜行
- tài háng太行
- nèi háng内行
- jǔ xíng举行
- dú xíng独行
- tuán xíng剸行
- xíng shān行羶
- fèng xíng奉行
- rú xíng蠕行
- fēn háng分行
- gǎi háng改行
- yī yī xíng xíng一一行行
- fēi xíng飞行
-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行行出状元
- nì xíng逆行
- dà háng大行
- cháo tái朝台
- shàng tái上台
- fēng tái蜂台
- bīng tái冰台
- lèi tái擂台
- céng tái层台
- wèi tái魏台
- èr tái二台
- tái chì台敕
- shǒu tái手台
- jiǎng tái讲台
- yáng tái阳台
- zhōng tái中台
- zhì tái制台
- chuī tái吹台
- diān tái颠台
- biǎo tái表台
- tái zhèn台震
- wǔ tái舞台
- fēng tái封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