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oyǒu

孝友


拼音xiào yǒu
注音ㄒ一ㄠˋ 一ㄡˇ

孝友

词语解释

孝友[ xiào yǒu ]

⒈  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

⒉  指对兄弟友爱。

引证解释

⒈  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

《诗·小雅·六月》:“侯谁在矣, 张仲 孝友。”
毛 传:“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后汉书·韩棱传》:“棱 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餘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夫人在家,以聪明孝友为父母所偏爱。”
宋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除郎东归》诗:“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李生孝友》:“余因叹其处人伦之变,而孝友不失其常,可谓贤矣。”

⒉  指对兄弟友爱。

《书·君陈》:“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
《国语·晋语四》:“文王 在母不忧,在傅弗勤,处师弗烦,事王不怒,孝友二 虢,而惠慈二 蔡,刑于 大姒,比於诸弟。”
韦昭 注:“善兄弟为友。二 虢,文王 弟 虢仲、虢叔。”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城 孝友,不忍与其弟异处,皆不娶,给侍终身。”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昔 王祥、王览 当 东汉 之末,兄弟隐居者三十餘年,以孝友著名于世。”
清 刘大櫆 《张豹林墓志铭》:“先君性孝友,以授徒为生,而所得馆俸,輒分以与诸兄弟无难色。”

国语辞典

孝友[ xiào yǒu ]

⒈  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诗经·小雅·六月》:「侯谁在矣?张仲孝友。」
《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以温恭为基,孝友为德。」

分字解释


※ "孝友"的意思解释、孝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曾国藩提倡修“心”,是要其子弟做到“慎独”、“不忮不求”、“孝友”、“仁”、“敬”、“谦”、“恕”等。

2、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3、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4、胞弟孝友临刑时,孝孺泪如雨下,孝友从容吟诗: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5、两韩之孝友纯深,庾、郭之形骸枯槁,或橡饭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

6、沈璞奉时无纤介之失,在家有孝友之称,学优才赡,文义可观,而沈深守静,不求名誉,甚佳。

7、不久改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凡三年,天性孝友.

8、石质门坊均雕刻有题额,如“孝友世家”“振否鼓家”“树德务滋”等。

9、孝孺季弟方孝友就戮时,孝孺目之,泪下。

10、曾国藩说过,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11、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

12、攸性孝友,多材艺,清和平允,名闻过于炎。

13、沈璞奉时无纤介之失,在家有孝友之称,学优才赡,文义可观,而沈深守静,不求名誉,甚佳。

14、江苏省常熟人,清代书画家、诗人,性孝友,负才略,工诗文,善绘事,康熙十二年进士及第,有《莘田诗文集》传世。

15、诏书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学训古之学”。

16、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17、文昌市文教镇五四村委会孝友村存在一个私宰点,多年来该私宰点每天凌晨三四点杀猪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