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sòng

成诵


拼音chéng sòng
注音ㄔㄥˊ ㄙㄨㄥˋ

繁体成誦
词性动词

成诵

词语解释

成诵[ chéng sòng ]

⒈  谓读书熟,能背诵。

引证解释

⒈  谓读书熟,能背诵。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又尝亲见执事,握牘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於手。”
《宋史·刘恕传》:“恕 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陈 名 芸,字 淑珍,舅氏 心余 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国语辞典

成诵[ chéng sòng ]

⒈  熟读能诵。

《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分字解释


※ "成诵"的意思解释、成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张载

2、, 殷匡宇熟读成诵,可以引经据典,信手捏来。

3、资性颖异,举止娟好,喜读书,《文选》、杜诗辄读即覆卷成诵

4、2、多读书,最好做到大声朗读,并练就熟读成诵的本事,要知道,对每一位演员来说台词都是一大考验。

5、小梅记忆力极好,过目成诵

6、很多精妙书话名篇我几乎能熟读成诵

7、他天资好,又勤奋努力,总是可以过目成诵、出口成章。

8、陈亚瓓自幼笃学自强,博览群籍,过目成诵,时人视为神童。

9、同时,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育心灵,开发心智,在道德、文化、智能等诸多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10、你能一目十行,我就不能过目成诵?

1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2、,最初盛行者为昆曲,一字数转,格调精警,犹不失古代遗风;其次盛行者为二簧,几于随口成诵,无复乐府之遗;至最近盛行者为班子,其音凄恻,其调淫荡,全属亡国之音。

13、学校和教师为学生精选蒙学读物和古诗词等优秀国学经典,通过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14、萃清小学相关负责人说,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

15、爱的是他聪明好学,过目成诵,恨的是他鬼点子多,爱出风头。

16、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17、爱的是他聪明好学,过目成诵,恨的是他鬼点子多,爱出风头。

18、张颔博闻强记,经史典籍、诗词小说,甚至连一些民谣谚语都能熟读成诵,随口背出。

19、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20、熟读成诵,从不强迫,从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