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

词语解释
大炮[ dà pào ]
⒈ 口径大的火炮。
例乃架大炮击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英artillery;
⒉ 比喻好说大话或好发表激烈意见的人。
英untactful speaker;
引证解释
⒈ 口径大的火炮。
引《清史稿·兵志十一》:“自数千斤以至万斤大炮,或钢或铜均可自造。”
⒉ 比喻好发表激烈意见或喜欢发议论的人。
引周立波 《诸葛亮会》:“他被 小刘 这大炮一轰,脸胀红了。”
茅盾 《子夜》十二:“这人就是 黄奋,有名的‘大炮’。”
⒊ 大礮:发掷石弹的武器。
引《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
《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 《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⒋ 古代一种爆炸性武器。
引《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
⒌ 口径大的火炮。
引清 福格 《听雨丛谈·礮考》:“大清 天聪 五年造红衣大礮。”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
国语辞典
大炮[ dà pào ]
⒈ 利用炸药爆发产生推力,来发射弹药的大口径武器。可对特定目标做大规模的破坏,但对于游击式或机动性的战斗,则无法发挥其功能。
⒉ 喜欢说大话或发表激烈意见的人。
例如:「他常在市政总质询时猛烈的抨击政府官员,因此赢得『议会大炮』的称呼。」
分字解释
※ "大炮"的意思解释、大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
2、儿牛而又牛,那份执着地走改革路的满腔正气直而又直,活楞楞一幅不会绕弯、直通通又火辣辣的直筒子大炮性格,被人取个外号“肖大炮”。
3、炮长命令把左舷长所有大炮搬到。
4、他对烟火、炸药、大炮都有热情。
5、整体是庞大、笨重、奇形怪状的,就象一架大炮的座子。
6、大炮轰隆隆坟发出信号。
7、大炮后膛门关上后,一切准备就绪,炮手拉动引火绳。
8、炮长命令把左舷长所有大炮搬到.
9、我方大炮一齐指向敌人阵地的中心。
10、二战期间,该地区曾用于大炮射击操练。
11、我们能听到远处敌人大炮的轰隆声。
12、这些大炮是见证伊利运河竣工典礼的一部分。
13、我知道,大炮的声音是压倒一切的。
14、少林大炮捶,可以说是少林拳中购乐学的王者.
15、河南荥阳称“红衣大炮抗强拆”系自导自演闹剧。
16、飞机大炮,枪林弹雨,红军战士,无所畏惧!
17、炮里装上了一个大炮弹。
18、大炮从四面八方齐发。
19、我需要在这个甲板部分制作三门32磅大炮。
20、发射高爆弹的新型大炮在战场上得到了使用。
相关词语
- dà chè dà wù大彻大悟
- dà qín大秦
- dà dé大德
- dà fēng dà làng大风大浪
- dà cāo dà bàn大操大办
- dà pò dà lì大破大立
- dà shì dà fēi大是大非
- dà hóng dà lǜ大红大绿
- dà luó dà gǔ大锣大鼓
- dà xiān大仙
- dà zhì dà yǒng大智大勇
- dà bó大伯
- dà mài大麦
- cū dà粗大
- dà cuò大错
- tiān dà dì dà天大地大
- dà háng dà shì大行大市
- dà pán dà wǎn大盘大碗
- dà dà大大
- dà chǎo dà nào大吵大闹
- pào tún炮豚
- pào xún炮燖
- máo pào毛炮
- lā páo拉炮
- pào táng炮膛
- pào yǎn炮眼
- pào niǎn炮捻
- pào xún炮
- pào shí炮食
- pào áo炮熬
- pào qiān炮钎
- gāng pào钢炮
- pái pào排炮
- lǐ pào礼炮
- páo liàn炮炼
- biān pào边炮
- pào zào炮燥
- pào fán炮燔
- pào gān炮竿
- pēng pào烹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