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常遇春常遇春的意思
chángchūn

常遇春


拼音cháng yù chūn
注音ㄔㄤˊ ㄩˋ ㄔㄨㄣ

常遇春

词语解释

常遇春[ cháng yù chūn ]

明初大将。字伯仁,怀远(今属安徽)人。善射,有勇力,元末参加朱元璋军,被任为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共同领兵,先攻灭张士诚,后北上灭元。屡立战功,军中号称“常十万”。1369年与李文忠攻克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还师途中暴病死。追封开平王。

国语辞典

常遇春[ cháng yù chūn ]

人名。(西元1330~1369)​字伯仁,明怀远人。貌奇伟,善射,有勇力。辅佐明太祖转战江南,所向皆捷;又率师北征,下元都,逐元帝,平定天下。累官至左副将军,擢为中书、平章军国重事,赠中书右丞相。封鄂国公、开平王。谥忠武。

分字解释


※ "常遇春"的意思解释、常遇春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元丞相托托,草莽张士诚,明太祖朱元璋,猛将常遇春……

2、常遇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咱兄弟二人还说什么客套话。

3、于是,常遇春在前,我牵马在后,绕过魁星阁,过了滩地,已到颓城近处,果见有一处倒塌下来的土坡。

4、元兵剿灭袁州明教义军,常遇春、彭莹玉侥幸逃脱。

5、常遇春暴死柳河川后,在当地曾有一座衣冠冢,而当地的地名演化成了“寿王坟”,抗战结束时衣冠坟冢尚在,后可能毁于政治运动中。

6、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

7、只是今**若敢心存歹念,轻贱于周姑娘,我常遇春第一个不答应。

8、到了明代不仅在此间建立观象台、国子监,文采汇流,还褒扬武义,立功臣庙,庙里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沐英等。

9、常遇春听令,命你帅先锋营一万大军前面开路!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10、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

11、五路大军在徐达,常遇春,冯胜的带领下开始了对陈友谅士兵的轮番攻击,朱军骑兵纵横捭阖,所向披靡。

12、常遇春也急的的要死,刚才张无忌就让他着急了,但眼前这少侠更让他着急,这少侠明显是要跟灭绝老尼姑干架的趋势啊。

13、其山南有紫霞洞,一人泉;山前正中有中山陵;西有梅花山,明孝陵;东有灵谷公园,邓演达墓;山北有明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陵墓。

14、晚饭时,常妻亲自端上饭菜,常遇春受宠若惊,打开饭盒,一看傻眼了,原来是两只白手,顿时知道自己错了,还连累了丫鬟,真是千不该万不该赞美那双好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