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é xié
注音ㄕㄜˊ ㄒ一ㄝˊ
繁体折脅
⒈ 战国时,魏·范雎随须贾使齐,因齐王喜雎有辩才,致以金、牛、酒。
⒈ 战国 时, 魏 范雎 随 须贾 使 齐,因 齐王 喜 雎 有辩才,致以金、牛、酒。 雎 虽未受,但 须贾 疑其以 魏国 阴事告 齐。魏 相知之,大怒,使人笞击 雎,折胁折齿几死。后奔 秦,得重用。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因以“折胁”为受诬遭辱的典实。
引《韩非子·难言》:“宰予 不免於 田常,范雎 折胁於 魏。”
《陈书·蔡景历传》:“昔折胁游 秦,忽逢盼採;檐簦入 赵,便致留连。”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俾折胁臏脚之伦,得自拂饰,以期效命於鞭策之下。”
1、回国后被魏相魏齐治罪,“笞击范雎,折胁,摺齿”;再把他卷上席子,“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
2、狱持即泥耳笼头,枷研楔毂,折胁签爪,悬发薰耳,卧邻秽溺;宿囚即昼禁食,夜禁寐,敲扑撼摇,使不得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