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词语解释
⒈ 即“魏文帝”。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文学家。字子桓,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次子。曹操死后袭为魏王。推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在政治上的特权。公元220年代汉称帝,都洛阳(今属河南),国号魏。爱好文学,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都有成就。
国语辞典
曹丕[ cáo pī ]
⒈ 人名。(西元187~226)字子桓,三国时魏武帝之子。汉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兼副丞相。父卒,嗣为丞相。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在位七年。性好文学,博闻强识。作有《典论》及诗赋函札百余篇。卒谥文帝。
英语Cao Pi (187-226), second son of Cao Cao 曹操, king then emperor of Cao Wei 曹魏 from 220, ruled as Emperor Wen 魏文帝, also a noted calligrapher
德语Cao Pi (Eig, Pers, 187 - 226)
法语Cao Pi
分字解释
※ "曹丕"的意思解释、曹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曹操的幼子曹冲13岁就死了,虽然早年夭折,在中国知名度却很高,某种程度上并不亚于乃兄曹丕和曹植,泰半即由于曹冲“九岁称象”的奇能。
2、杨修是曹操的主簿,知道很多情况,这让曹丕很是担忧,只好把自己的谋士吴质藏在竹箱子里,用车拉进府中商议谋划。
3、月底等得不耐烦的曹丕认为自己受了孙权的愚弄,尽起魏国名将,曹休、张辽、臧霸一路;曹仁一路;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一路,三路大军攻吴。
4、但曹丕限令曹植七步成诗,诗必须以兄弟为题,且不准直说。
5、四十岁的男人,这个年纪能力最出众,手段更娴熟,智慧更融通,邱心志说,在这个年纪碰到了“曹丕”这个大家伙,对演员来说非常幸运。
6、同年,汉献帝刘协退位,禅位给曹丕,即魏文帝。
7、曹丕為代漢作準備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後來逐漸成為世家官僚壟斷選舉的工具。
8、曹操见到司马懿,很是高兴,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不久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后又升为主簿,并让他和魏太子曹丕游处,以增加太子的阅历和学识。
9、学术浮躁总是会造就学术谎言,三国时陈思王曹植与其嫂、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有所谓“叔嫂恋”,即是一例。
10、甄妃再嫁曹丕时,曹植暗中悲愤,不过被曹丕捷足先得。
11、钟惺、沈德潜等评论家一致认为曹丕的作品具有文士气,在慷慨悲凉的建安文学中独树一帜。
12、贾诩建议曹操废曹植立曹丕为太子,在曹丕继位之后被封为太尉、魏寿乡侯。
13、于是曹植走了七步,这七步未完就作出了这诗,此诗以豆萁相煎为喻,怒诉兄弟的相残,曹丕这才没杀曹植。
14、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15、三是曹丕深受两汉杂言影响,在探索中创作出七言诗歌。
16、相反曹丕则颇能性情隐忍、矫情自饰,有例子为证: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所写的华美篇章,大家十分赞赏。
17、而刀口下的曹植却镇定自若,款款吟出短诗一首,不仅把自己喻作釜中之豆粒,而且把曹丕比作煮豆之豆萁,以此讽谏兄长。
18、我不知道张正在玩什么花样,我只经常悄悄看见他与二公子曹丕低声细语,似乎是吩咐些什么,我总觉得他们二人狼狈为奸,我并不喜欢曹丕。
19、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后来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20、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高的成就。
相关词语
- cáo è曹恶
- běi cáo北曹
- huǒ cáo火曹
- bù cáo部曹
- fǎ cáo法曹
- láng cáo郎曹
- nán cáo南曹
- háo cáo豪曹
- cí cáo词曹
- qīng cáo卿曹
- dāng cáo当曹
- cáo láng曹郎
- fēn cáo分曹
- ér cáo儿曹
- cáo wù曹务
- cáo shǔ曹属
- jià cáo驾曹
- gōng cáo公曹
- liú cáo留曹
- hú cáo胡曹
- pī xùn丕训
- qì pī pī气丕丕
- pī yǔn丕允
- pī zhǐ丕址
- pī gé丕革
- pī yóu丕猷
- pī tú丕图
- pī xiū丕休
- pī shí丕时
- pī rán丕然
- pī chóng丕崇
- pī mào丕冒
- pī gòu丕构
- pī dàn丕诞
- pī líng丕灵
- pī yòu丕佑
- pī dēng丕登
- pī zhèn丕振
- pī yìng丕应
- pī xiǎn丕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