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俎


拼音zá zǔ
注音ㄗㄚˊ ㄗㄨˇ

繁体雜俎

杂俎

词语解释

杂俎[ zá zǔ ]

⒈  杂录。意谓如菜杂陈于俎,故称。唐段成式撰有《酉阳杂俎》三十卷,明谢肇浙有《五杂俎》十六卷。

⒉  指斑驳的花纹。

引证解释

⒈  杂录。意谓如菜杂陈于俎,故称。

清 钱谦益 《<镜古篇>序》:“盖 郑广文 薈蕞, 段柯古 杂俎之流。”

⒉  指斑驳的花纹。

国语辞典

杂俎[ zá zǔ ]

⒈  杂记一类的书。如唐人段成式撰有《酉阳杂俎》三十卷。见《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

分字解释


※ "杂俎"的意思解释、杂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元朝时候规定**家中的男子戴绿头巾;明人《杂俎》这本书中有记载“**隶属于官者为乐户;绿其巾,以示辱”。

2、即“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才贯二酉、湘东遗恨、酉阳杂俎”和“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3、此乃唐伯虎所做,谢肇淛的五杂俎卷十六中有记载。原诗为:骏马每驮痴汉走,巧妻常伴拙夫眠。世间多少不平事,不会作天莫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