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ì mào
注音ㄕˋ ㄇㄠˋ
繁体飾貌
⒈ 显示于仪表。
⒉ 装饰表面。
⒊ 修饰容貌。
⒈ 显示于仪表。
引《礼记·乐记》:“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孔颖达 疏:“礼以检跡於外是饰貌也。”
陈澔 集说:“饰貌者,礼之检於外。”
⒉ 装饰表面。
引《史记·礼书》:“孝文 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 孝文 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於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
⒊ 修饰容貌。
引汉 刘向 《说苑·建本》:“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
《后汉书·李固传》:“大行在殯,路人掩涕,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
宋 刘敞 《无为军录事参军马易简可太子中舍致仕》:“控搏利禄者,至於迁籍损年,饰貌匿衰,以缓退休之期。”
1、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戴德
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3、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
4、更有一等矫情饰貌之人,口吐经词,心若蛇蝎,因人喜好,窥人性情,出言投机,作事合意。
5、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段话说明了礼乐制度
6、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