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漉


拼音lù lù
注音ㄌㄨˋ ㄌㄨˋ

漉漉

词语解释

漉漉[ lù lù ]

⒈  象声词。

⒉  湿貌;流貌。

⒊  莹润貌。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明 何景明 《七述》:“马则驊騮赤驥,紫燕青驪,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⒉  湿貌;流貌。

《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
明 刘基 《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⒊  莹润貌。

唐 李贺 《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国语辞典

漉漉[ lù lù ]

⒈  湿润的样子。

唐·李贺〈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分字解释


※ "漉漉"的意思解释、漉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们踏过湿漉漉的草地去看那座雕像。

2、但如果是人造革的,半天戴下来,手套里面就会变得湿漉漉的。

3、听到有东西可以吃,雪琪云这才开心眨起水漉漉的眼睛。

4、清晨,当我沿着湿漉漉的绿色花园小径奔跑时,露水打在我的脸颊和小腿上,给予我淡淡的,清凉的一吻。

5、有的尖锐锋利,有的圆滑光瑞,带着潮湿水漉漉的水滴。

6、我哥哥脱下我湿漉漉的运动鞋,让我坐在火炉旁。

7、我心里一紧,还好,巨蛇慢慢的又把蛇头靠近了我的汗漉漉的胳膊,轻轻的碰着我。

8、就在这时,小豆豆白天奋斗过的那片地皮还是湿漉漉的,正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显得十分美丽。

9、厅子有屏风,杨忠孝入了屏风里面把湿漉漉的衣服解下来。

10、第二天一早,刘琮就起身来到驿站的院子里打了一路长拳,练得身上汗漉漉的方才住下。

11、露西身穿一套不合身的男装,头发湿漉漉的,满脸泥垢.

12、两个时辰后回来时,全身上下已经是焕然如新,头发还有点湿漉漉的,整个人看上去也是神清气爽。

13、那人一脸苦**,满脸是污泥浊水身上也是挂满了湿漉漉的泥巴。

14、春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没有形状,也不出响声,轻柔地滋润着大地。

15、“在印度,下过雨后,一切都是热烘烘、湿漉漉、绿油油的。”玛丽说。

16、那狗长着疥癣,饥饿不堪,大小跟那团湿漉漉的东西一样.

17、大街上,到处湿漉漉的,人们在雾中若隐若现来来往往,远远地只能听见杂碎的间断的脚步声,只有渐渐走前才能看清形象。

18、和孙家所在的闲安城相比,江城多了份水漉漉的灵气,缺少了一份厚重和扎实底蕴。

19、你先坐会,我忙一天了,汗漉漉的挺难受,先去洗个澡。

20、那天,丫环感觉到有什么东西从池塘里爬出来,那东西粘乎乎、漉漉的,还沾着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