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

词语解释
茅茨[ máo cí ]
⒈ 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茆茨”。
⒉ 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引《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
《韩非子·五蠹》:“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⒊ 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引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⒋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引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国语辞典
茅茨[ máo cí ]
⒈ 用茅草盖的屋子。唐·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也作「茆茨」。
引《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便如唐尧土阶三尺,茅茨不剪。」
分字解释
※ "茅茨"的意思解释、茅茨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唐尧、虞舜茅茨土阶,夏禹、文王恶衣卑室。
2、臣闻圣主之驭天下也,土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而不用。
3、华府康衢在其北,茅茨土阶在其南,其东郭里,神林尧陵之所在也,其西则藐姑射之山,神人所居也……
4、欧洲人第一次涉足这里大约于1542年,足足比清教徒登陆普利茅茨岩石早了78年。
5、高马达官厌肉酒,此辈杼轴茅茨空。
6、苏轼环视四下,虽是村野小镇,茅茨土阶,却也干净整洁,四张木桌,十余把杉木椅,临墙是五尺高的柜台,柜台上放着笔墨账簿与黑漆算盘。
7、故学道者,须令物不能迁其性,冶容曼色,吾视之与嫫母同,大厦华屋,吾视之与茅茨同。
8、虽然整体建筑仍然是“茅茨土阶”,但按照当时的标准已算考究,地面很可能抹有白砂浆,屋檐上覆盖着成片青瓦,并拥有木石结构的排水通道。
9、自昔我中国何尝不如此,三代以上君与民近,天子犹一方之吏,茅茨之阶不以为陋,沾体涂足之伦,时接于目。
10、大山深处,忽地闪出几户人家,都是茅茨土阶,显出一种古朴的风味。
11、尤其在古代,有的帝王还提倡过“卑宫菲食”、“茅茨不剪”。
12、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13、是以尧舜之为君,茅茨不翦,饭以土簋,饮以土坏。
14、其中一号宫殿基址面阔40米,进深12米,是一座外设回廊、内分四室、木骨泥墙的“茅茨土阶”式高台寝殿建筑。
15、多佛尔新罕布什尔州东南部城市,位于普里茅茨西北。
16、1620年的今天,清教徒从英格兰的普利茅茨出发,乘五月花号船前往北美定居。
17、所以,茅茨土阶,粗衣粝食,而能安之如怡。
18、昔唐尧茅茨土阶,夏禹恶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可复行于今。
19、‘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于此。
相关词语
- máo lú茅庐
- máo jīng茅旌
- zé máo责茅
- héng máo衡茅
- máo shān茅山
- máo fēi茅扉
- máo suō茅缩
- máo zhāi茅斋
- máo chuán茅椽
- fēng máo封茅
- yā máo鸭茅
- máo sōu茅搜
- máo wū茅屋
- hán máo寒茅
- máo táo茅绹
- fàng máo放茅
- máo shān茅苫
- xiāng máo香茅
- máo fáng茅房
- máo yán茅檐
- qiáng cí墙茨
- cí huò茨藿
- rú cí如茨
- miáo cí苗茨
- shī pí cí施皮茨
- máo cí bù jiǎn茅茨不剪
- ào sī tè lǐ cí zhàn yì奥斯特里茨战役
- máo cí茅茨
- cí gū茨菰
- kǎo cí jī zhǔ yì考茨基主义
- jù cí具茨
- cǎi cí采茨
- tǔ jiē máo cí土阶茅茨
- cí jí zhī jiān茨棘之间
- shǔ cí属茨
- cí yǔ茨宇
- cí mén茨门
- máo cí bù jiǎncǎi chuán bù zhuó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 cí cǎo茨草
- cí gāng rén茨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