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ng

萌芽


拼音méng yá
注音ㄇㄥˊ 一ㄚˊ
词性动词

港台萌發

萌芽

词语解释

萌芽[ méng yá ]

⒈  草木刚长出嫩芽。

sprout; germinate;

萌芽[ méng yá ]

⒈  比喻新生的事物。

rudiment; shoot; germ;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萌牙”。

⒉  草木初生的芽。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是月也,安萌牙,养幼少,存诸孤。”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波斯枣﹞如小块紫矿, 恂 亦收而种之,久无萌芽,疑是蒸熟也。”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漫消磨、一寸光阴,一寸萌芽。”

⒊  开始发芽。

《汉书·东方朔传》:“甘露既降,朱草萌牙。”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浇灌同一时,萌芽或先后。”
清 高述明 《塞外》诗:“炎风初解冻,夏草渐萌芽。”

⒋  开始产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刻鏤声律,萌芽比兴。”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西都 外戚之盛,萌芽于 元帝 之时。”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文字在人民间萌芽,后来却一定为特权者所收揽。”

⒌  比喻始发或初生的事物。

《汉书·李寻传》:“宜察萧墙之内,毋忽亲疏之微。诛放佞人,防絶萌牙。”
唐 韩愈 《和侯协律咏笋》:“萌芽防寖大,覆载莫偏恩。”
明 方孝孺 《艾庵记》:“絶旧愆之萌芽,培天德而日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故神话不特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且实为文章之渊源。”

国语辞典

萌芽[ méng yá ]

⒈  草木初生。

《乐府诗集·卷三八·相和歌辞十三·古辞·孤儿行》:「春气动,草萌芽。」

⒉  比喻事物的开始。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
《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但是目下还在萌芽时代,有学问的书翻了出来,恐怕人家不懂,反碍销路。」

英语to sprout (lit. or fig.)​, to bud, to germinate, germ, seed, bud

德语Keim (S)​, Keim..., Anfangs... (S)​, Schössling (S)​

法语boutonner

分字解释


※ "萌芽"的意思解释、萌芽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第一节论述游览诗的萌芽形态:圣人之观与士女之游。

2、要有茂林嘉卉,却非先有这萌芽不可。

3、中国山水诗萌芽于《诗经》与《论语》的某些章句,功能是为了诗的起兴。

4、该党残酷地将任何有组织反抗都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5、春天来临,草木萌芽,害虫们也在蠢蠢欲动了。

6、对此贡布里希认为,现代艺术正是萌芽于这些不满意的感觉之中。

7、七言律诗自萌芽至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

8、扦插极性对穗条萌芽有显著影响。

9、这张照片象征中日萌芽中的友谊。

10、再举一个农业的例子,看看盗版如何真正意义上在新市场播种萌芽

11、如白蝴蝶兰花和浅色连理草这样稀有的濒临灭绝的植物突然独自萌芽

12、它们将萌芽,开花和结果。

13、人类所抱有的疑念,就是科学的萌芽。爱默生

14、最后讨论了唐代萌芽的助动词“用”。

15、石楠萌芽力强,适于造型,可修成各种形态.

16、反省的目的是为了防微杜渐,把过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17、让你的好主意在5月萌芽,不要施加压力拔苗助长。

18、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19、对某种人来说,爱是从根本不值一提,或者非常无聊的小事萌芽的。要不然就萌芽不了。村上春树

20、对于处在萌芽状态的民间文艺,我们必须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