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gǎn

化感


拼音huà gǎn
注音ㄏㄨㄚˋ ㄍㄢˇ

化感

词语解释

化感[ huà gǎn ]

⒈  感化;教化。

引证解释

⒈  感化;教化。

晋 傅玄 《晋鼙舞歌·大晋篇》:“唐 虞 至治,四凶滔天。致讨俭钦,罔不肃虔。化感海外,海外来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周振甫 注:“化感,教化也。”
《北史·张华原传》:“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 华原 临政,州东北七十里 甑山 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

分字解释


※ "化感"的意思解释、化感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结果表明,具化感作用潜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明显影响了土壤中根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2、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辣椒全株、根、茎、叶水浸液的化感效应.

3、研究了杉木自毒物质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2个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苗(分别记为01号、02号)叶片的膜质过氧化及渗透物质的化感效应。

4、叙述了“化感作用”的概念及其在间套混作中的化感表现。

5、目前有关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多,且大多偏重于植物化感作用的有害方面,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化感作用研究报道较少。

6、研究空心莲子草的化感作用和遗传毒性机理对于有效治理该入侵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化感作用在生物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还没有人对外来物种红花醡浆草的化感作用做过研究。

8、以伴生草本植物三叶鬼针草和能源木本植物茶条木为受试植物,初步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根、茎、花水浸提液对二者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9、利用水培法研究菌糠水提物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10、在排除细菌作用和营养竞争的实验室条件下,对苦草和铜绿微囊藻进行混合培养和分开培养,探讨了苦草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化感作用。

11、新批评派成员和伊瑟尔,也对形式的粗糙化感兴趣,他们对它解释学的方面感兴趣。

12、分析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对岩生苦苣苔科种类要比附生于树上的近缘种化感作用更为明显。

13、结论:除仅施用牛膝绿肥外,以上技术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地黄的化感自毒作用。

14、化感作用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15、本研究表明入侵植物加拿大飞蓬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化感作用及生物毒性。

16、采用莴苣种子为受体,测试了五爪金龙凋落叶早期腐解物的化感作用,并与其鲜叶及凋落叶的化感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

17、近年来,利用植物的化感特性达到对农牧业生态系统中杂草的有效控制已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18、化感作用由于在水产上有着巨大的潜力,成为近年来各国的研究热点。

19、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降低,西芹干根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降低。

20、因而,经过黑籽南瓜嫁接以后的黄瓜,化感作用仍然是其连作障碍中的主要因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