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

比丘


拼音bǐ qiū
注音ㄅ一ˇ ㄑ一ㄡ

比丘

词语解释

比丘[ bǐ qiū ]

⒈  和尚。梵语,khiksu的译音。

桑门为息心,比丘为行乞。——《魏书·释老志》

monk;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时有三比丘赴火而死。”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设会论》:“佛率比丘入城乞食,威仪举止,动目应心。”
元 张宪 《酬海藏主纸扇歌》:“终焉不得志,屏弃妻子祝髮为比邱。”
明 徐渭 《九流》诗:“九流 渭 也落何流?戴髮星星一比丘。”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遂髠緇为比邱,云游不知所终。”
胡适 《<西游记>考证》七:“于彼山中,有一比丘名 功德云。”

国语辞典

比丘[ bǐ qiū ]

⒈  佛教用语。为梵语Bhiksu的音译。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元·李好古也作「比邱」、「苾刍」。

《大宝积经·卷一》:「譬如今世多闻比丘住阿兰若,或聚落中。」
《张生煮海·第一折》:「释门大道要参修,开阐宗源老比丘。」

英语Buddhist monk (loanword from Sanskrit /bhiksu/)​

德语Mönch (S)​

法语Bhikkhu

分字解释


※ "比丘"的意思解释、比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为薄伽梵所说。五众比丘对薄伽梵之说随喜、心悦。

2、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3、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鸠摩罗什

4、一位来自东北的比丘尼的茅蓬。

5、被人所取是指比丘不如法地跟俗人混在一起。

6、尼僧,是指专门从事佛教活动的出家女性,包括沙弥尼、式叉尼和比丘尼。

7、于是他靠近佛陀,请求受戒成为比丘

8、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

9、(照片中)她摇摇欲坠的站在山崖旁俯瞰秘鲁的马丘比丘印加遗址,这使我有些紧张。

10、诸比丘!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于爱欲远离邪行.

11、一位比丘可以坚持戒律,而是为了获取利润,他坐,站起来,去和破戒之人来往和他们一起共事。

12、因为马丘·比丘遗址的容量有限,所以争取更多商机仍需仰赖马丘·比丘本身的魅力。

13、是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

14、在常规意义上,僧伽指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组成的团体。

15、这条铁路与自然垄断有关︰其他到达马丘比丘遗址的唯一方式,就是沿着印加小径徒步旅行四天。

16、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一心精进,满三七日,我当乘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

17、光看就让我觉着紧张,眺望着秘鲁的马丘比丘山。

18、拴日石、太阳神殿和三窗神庙是马丘比丘三大主要建筑。

19、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

20、其时,质多居士来诣此等长老比丘住处,礼拜彼等,坐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