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


拼音bā gǔ
注音ㄅㄚ ㄍㄨˇ
词性名词


八股

词语解释

八股[ bā gǔ ]

⒈  中国明、清科举考试用的文体。也称“制艺”、“时文”。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内容空洞,形式死板。后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讲演等。

洋八股必须废止。

stereotyped writing; eight-legged essay;

引证解释

⒈  明 清 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艺、制义、时艺、时文、八比文。其体源于 宋 元 的经义,而成于 明成化 以后,至 清 光绪 末年始废。文章就四书取题。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 宋 朱熹 《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説”,不许作者自由发挥。它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民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清 阮元 《四书文话》、 梁章鉅 《制义丛话》。

《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后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或迂腐的言论。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要做出适合党老爷们口胃的八股来,大家都已经感觉着头痛。”

国语辞典

八股[ bā gǔ ]

⒈  明、清科举时所规定的文章格式。参见「八股文」条。

⒉  讽刺言行比较刻板、不知变通。

如:「八股的作风」、「八股的教条」。

英语an essay in eight parts, stereotyped writing

德语schablonenhafter Stil; achtgliedriger Prüfungsaufsatz (Sprachw)​

法语essai littéraire en huit parties

分字解释


※ "八股"的意思解释、八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2、如果老师长期用作文模板教学生写作文,不但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还会教出“新八股”。

3、现在大家都奔什么SCI、HI指数,我们现在称之为科研的“洋八股”。

4、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

5、反对“洋八股”已成当务之急。

6、古时候匠师中手艺高超的人,会尊称其博士,正如鲁东阳乃是制艺博士,说明他是专研八股文有所成就的大师。

7、八股取士天子路,将军昌院报国门。

8、就文官考试内容而言,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取代了八股经文,故参加考试的考生多为饱蘸新学之人。

9、青岛港依靠港口工人实现共同梦想纪实8月1日,青岛港职工在表演绝活“八股尼龙缆插琵琶头”。

10、他们所提出的“新政”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方面废八股、停科举、兴学校、厘定教育宗旨。

11、武汉电视问政被疑出现“新八股”。

12、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13、八股文入教材逆哪门子潮流?2014年09月13日00:02。

14、在证券市场诞生之初的1992年,上海本地股二纺机(600604)、豫园商城(600655)等老八股均上冲过百元大关。

15、其实说白了,用五言诗来写政府报告式的创新,不过是用一种新八股替代旧八股的无奈之举。

16、有意思的是,陆克文还特别提到,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一定要避免“洋八股”和“党八股”倾向,不能用程式化的思维来应对复杂的现实。

17、明清时读书人把八股文当做求取功名的工具,把“起承转合”弄成了呆板僵死的格式,束缚人们的思想。

18、对于八股文,张牧已经渐渐的了然于胸。

19、但到后来就产生了洋八股、洋教条。

20、本应是科学研究范式的洋八股却无意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成为体现学术思维、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快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