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


拼音bā yú
注音ㄅㄚ ㄩˊ

巴渝

词语解释

巴渝[ bā yú ]

⒈  巴渝,蜀古地名。用以借指巴渝舞。

⒉  古曲调名。即巴渝歌。

引证解释

⒈  巴 渝,蜀 古地名。用以借指巴渝舞。参见“巴渝舞”。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巴 渝 宋 蔡,淮南 《干遮》, 文成、颠 歌,族居递奏,金鼓迭起,鏗鎗闛鞈,洞心骇耳。”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巴俞”。 颜师古 注:“巴 俞 之人刚勇好舞,初 高祖 用之,克平 三秦,美其功力,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也。”

⒉  古曲调名。即巴渝歌。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繻。”
宋 王灼 《碧鸡漫志》:“至 唐 武后 时,旧曲存者,如《白雪》、《公莫》、《巴渝》、《白苧》、《子夜》、《团扇》……等六十三曲。”

分字解释


※ "巴渝"的意思解释、巴渝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巴渝婚俗的地域文化人格,源于巴渝人对人生的关注和热爱。

2、在以后的历史中,巴国的军队参加了武王伐纣的联盟军,成为前锋部队,戴着百兽面具,跳着“巴渝舞”冲锋陷阵,打败了殷商军队。

3、这是和巴渝大地奇特的自然环境、独具的区位优势、稳固的军政中心、复合的文化组成、多样的办学模式分不开的。

4、西汉司马相如在《子虚赋》里就有巴渝舞盛况的记载。

5、传说汉高祖立国后,为保持臣子们的战争意识,在宫廷内时常表演巴人临阵战前鼓舞士气之舞,名为"巴渝舞"。

6、摆手舞起源于古代巴人战时所跳的"巴渝舞"。

7、传说汉高祖立国后,为保持臣子们的战争意识,在宫廷内时常表演巴人临阵战前鼓舞士气之舞,名为"巴渝舞"。

8、据考证,土家摆手舞来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

9、故巴渝文存中的秦良玉是巴渝英雄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10、《巴渝风》是重庆民乐团精心编排,展现巴渝本土音乐风格和民俗风情的音乐会,有《峡江三奇》、《红岩颂》、《花好月圆》等节目。

11、巴渝木偶剧第五代传人张复建说,由于木偶剧主要针对少儿群体,社会效益虽大,但没有几个家长愿意花钱买票进剧院看戏,因此经济效益很低。

12、其实,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舞风刚劲有力,富有气势,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

13、摆手舞起源于古代巴人战时所跳的"巴渝舞"。

14、古代巴人战前必跳的“巴渝舞”,就是艺术化了的军事格斗技术,是武术从纯军事技术中脱颖而出的先声,也是后来巴渝武术的雏形。

15、“巴渝武舞”源于商末巴师伐纣的“前歌后舞”,以“武”和“舞”的形式,展示了狩猎、战争以及农耕祭祀等巴人生活。

16、考见这些文存,可见其与史统内容相异的文化特征,但这种相异正是巴渝文化把秦良玉作为巾帼英雄进行的认同与变异。

17、《后汉书》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晋书乐志》认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故为古代一种战舞。

18、巴渝婚俗作为巴渝地区的日常性存在,是解读巴渝人文内涵的一把钥匙。

19、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对巴渝武术文化进行了研究。

20、传说汉高祖立国后,为保持臣子们的战争意识,在宫廷内时常表演巴人临阵战前鼓舞士气之舞,名为"巴渝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