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

得失


拼音dé shī
注音ㄉㄜˊ ㄕ
词性名词


得失

词语解释

得失[ dé shī ]

⒈  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gain and loss; success and failure acquire and lose;

⒉  利弊;好处和坏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引证解释

⒈  得与失。犹成败。

《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尹知章 注:“明主得,闇主失。”
《<诗>大序》:“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英宗 皇帝雅好稽古,欲徧观前世行事得失以为龟鑑。”

⒉  得与失。指利弊。

唐 韩愈 《禘祫议》:“如以为犹或可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
明 文徵明 《戴先生传》:“浙 中海塘为患,有 韩参议 者,从先生访水利得失,先生条刺利害兴废。”

⒊  得与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心遗得失,情不依世。”
宋 张元干 《水调歌头》词:“坐见如云秋稼,莫问鸡虫得失,鸿鵠下翩翩。”
杨朔 《英雄时代》:“一个人要是自私,处处专考虑个人的利害,个人的得失,个人的生死,那他就会前怕狼、后怕虎,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永远也不会变成英雄。”

⒋  得与失。特指赢利与亏本。

《列子·力命》:“然农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败。”

⒌  得与失。指是非曲直;正确与错误。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晋 世臣子党附君亲,嫉彼乱 华,比诸羣盗,此皆苟徇私忿,忘夫至公。自非坦怀爱憎,无以定其得失。”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风》《赋》义趣深,《传》训或得失。”

⒍  得与失。指好坏,优劣。

《汉书·宣帝纪》:“循行天下,察吏治得失。”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鲁迅 《别诸弟》诗之三:“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⒎  偏指失,过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子敬 云:‘不觉有餘事,唯忆与 郗 家离婚。’”
徐震堮 校笺:“异同得失乃偶辞偏义之例,异同与得失各为一词,此处专着后者;而得失一词中,又专取一失字。”
《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帝小有得失, 潘 则与杖。”

国语辞典

得失[ dé shī ]

⒈  是非成败。

《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十余万言。」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⒉  利弊、适当和不适当。

《汉书·卷八·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

英语gains and losses, success and failure, merits and demerits

法语gain ou perte, succès raison et tort

分字解释


※ "得失"的意思解释、得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2、难道我就得失去一切,没有挽回的机会吗?

3、人生得失并存,你拥有了清风,就要交还明月。白落梅

4、我们制造了自己的荆棘,却从不停下来权衡得失

5、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

6、为了坚持正义,他忍辱负重,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

7、总的算来,双方还是得失相当,白棋略有小亏。

8、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

9、我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着得失成败。

10、他一心为公,个人的事从来不计得失

11、社评分析说,从结果来看,陈水扁似乎是得失参半。

12、他有先忧后乐的涵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3、我们权衡了利弊得失

14、他权衡得失后,决定不再打官司了。

15、人生得失看似随机,其实都是自己一手造成。桐华

16、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17、热爱工作,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18、见义勇为者不计得失,社会是涌泉相报。

19、“子不教,父之过”,子女的贤愚、得失、功过牵连其父。

20、人以待已为是非,我以待人为对错;人以利已为恩怨,我以利人为取舍;人以得失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人以地位升浮为亲疏,我以感情真假为远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