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òng

恫喝


拼音dòng hē
注音ㄉㄨㄥˋ ㄏㄜ

恫喝

词语解释

恫喝[ dòng hē ]

⒈  恐吓。

引证解释

⒈  恐吓。

《明史·林公黼传》:“诸奸又以危言恫喝,闻者惴惴。”
清 王韬 《琉事不足辨》:“﹝西人﹞时挟其所长以凌侮我,而恫喝我,跋扈飞扬,已非一日。”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三:“《周书》的十八篇中……用种种严厉的话去恫喝他们,那不完全是表示着把被征服了的民族当成奴隶使用吗?”

国语辞典

恫喝[ dòng hè ]

⒈  虚张声势,恐吓他人。也作「恫吓」。

分字解释


※ "恫喝"的意思解释、恫喝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此后,在清廷“惟有镇静严扎,任其恫喝,不为之动”的电令下达后,章高元在德军的威逼下,又一次后撤至沧口。

2、忽然,有十数个满兵恫喝而至,来势甚猛,瞬间见有一人。

3、他提出来的杂志和剧团都是共产党人的文化活动,这位保安官对当年“淮上”的情形很熟悉,他旁敲侧击,比刚才那人的虚声恫喝要高明多了。

4、按理说,这个明显带有威胁恫喝意味的恐怖之举,已经不仅仅是挑战公众心理,而是赤裸裸地挑战社会秩序了。

5、办理中外交涉案件,悉照公法和约,准情度理,秉公判断,虽百般恫喝,不为所摇。

6、而主教又不察虚实,动辄张大其词,肆口恫喝

7、任他多方恫喝,当据理驳辩勿怖。

8、李鸿章也指示袁世凯“任他多方恫喝,当据理驳辩勿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