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事

词语解释
断事[ duàn shì ]
⒈ 决断事情。
引证解释
⒈ 决断事情。
引《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
《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王融 虽为身计,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於此。”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士人懦葸,不能断事,一切皆女代为之。”
国语辞典
断事[ duàn shì ]
⒈ 决断事情。
引《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
《南史·卷四四·齐武帝诸子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王融虽为身计,实安社稷,恨其不能断事,以至于此。」
⒉ 专为别人解决事情的人。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这个断事,姓林名大全,是个福建人,虽然太学出身,却是吏才敏捷,见事精明。」
分字解释
※ "断事"的意思解释、断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僻。
2、忽必烈针对海都的威胁,派太子真金驻兵称海(蒙古科布多东南);派万户伯八、断事官刘好礼镇治吉儿吉思、谦谦州等处,又派大军击败海都军于别失八里。
3、在官方引经决狱断事的传统中,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行政管理,更没有独立的法学教育能够产生。
4、法庭所在地群众一遇到纠纷难断事,首先想到的就是请他出面协调,由于他为人热情,处事公道,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母舅”法官。
5、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6、鞑元至元十八年(1281),改畏吾儿断事官为北庭都护府。
7、竞争颇似打网球,与球艺胜过你的对手比赛,可以提高你的水平。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8、光园原为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
9、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10、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1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培根
相关词语
- duàn jué断绝
- wàng duàn望断
- duàn yán断言
- duàn duàn xiū xiū断断休休
- chá duàn察断
- duàn rán断然
- duàn shuǐ断水
- ài duàn碍断
- cuò duàn错断
- chái duàn柴断
- duàn shǒu断首
- zhǔ duàn主断
- wǔ duàn武断
- duàn diǎn断点
- dāng duàn bù duàn当断不断
- cì duàn刺断
- mǎi duàn买断
- dǎ duàn打断
- piàn duàn片断
- gē duàn割断
- nào shì闹事
- rě shì惹事
- jūn shì军事
- qǐ shì起事
- tuō shì讬事
- jiān shì监事
- shì xiàng事项
- shì shì事事
- chū shì出事
- jiù shì lùn shì就事论事
- rén shì人事
- nián shì年事
- qīn shì亲事
- hǎi shì海事
- shì gù事故
- zhāi shì斋事
- méi shì没事
- shì hòu事后
- shì shì wú chéng事事无成
- běn shì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