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古


拼音nì gǔ
注音ㄋ一ˋ ㄍㄨˇ

泥古

词语解释

泥古[ nì gǔ ]

⒈  拘泥古代的成规或说法,不知变通。

高谈泥古不须尔。——刘迎《河防行》
泥古不化。

have bigoted belief in the ancients; stick to ancient ways and thoughts;

引证解释

⒈  拘守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宋 欧阳修 《笔说·驷不及舌说》:“泥古之士,学者患之也。”
宋 王安石 《乞皇帝御正殿复常膳表》之二:“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明 方孝孺 《上蜀府笺》之三:“语学术则泥古而不通,语才艺则执一而无取。”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我们不要为泥古的习惯所囿,应该把眼光看着前头。”

国语辞典

泥古[ nì gǔ ]

⒈  拘泥古制而不知变通。

《宋史·卷二六二·刘温叟传》:「儒者泥古,致详于形名度数间,而不知清浊轻重之用。」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王安石泥古迂儒,若用为相,必多更变,重扰天下。」

英语stick-in-the-mud, to stick to old ways, stubbornly conservative

分字解释


※ "泥古"的意思解释、泥古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衣惠春先生师古不泥古,师造化又独出心臆;对固守传统、陈陈相固他不赞同,对粗率苍白的写意画风他不迎合。

2、父亲是个泥古不化的老人,他总是抱着死教条不放。

3、在文化问题上,钱玄同保存国粹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提出了“师古、存古、复古但不泥古”的主张。

4、拥有现代自由思想及独立人格的青年学生,还必须奉行早已被主流社会以及价值观所抛弃的那一套礼仪,如果不是一种穿越,就是一种食古不化,或是泥古拘方。

5、‘古之寝衣,似即今之衾被,恐泥古太甚。

6、氏宝添既师造化,又学传统,承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媚俗,所作之山水,熔汇岭南山水葱郁淋漓以及北系山水郁勃浑厚之画风,苍茫幻灭,吞吐山壑,厚实浑深。

7、泰西日报尝谓我朝内外臣工泥古不通今,所学非所用,偏重科甲,上下相蒙,植党营私,卖官鬻爵,不能量材器使,有一人而兼数任者。

8、泥古改奔小路,走入林区,钻入山头;拔荆挥刺一路朝婉曲崎岖的山路飞奔。

9、其治经之旨,则强调通经致用,经术当以经世,反对皓首穷经,泥古不知论今。

10、维新派认为的泥古不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正在衰退。

11、师古不泥古,这是王德林研习书法的宗旨。

12、少白,我且问你,你近来为何不愿同萦儿、铃儿一样唤我云姨,难道真如外面传闻一样中意了萦儿,心中怪我泥古不化,谨守圣谕,常常不让你二人相见?

13、好在罗诺威并非泥古不化,连忙撒开一只手,挥拳防卫胸前。

14、在去南沙内蒙角之前,郜哥哥给旎苹和狱雨讲了“泥古不化”的典故。

15、我们学习古代的东西不要泥古不化。

16、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借鉴经验,可千万不能泥古不化啊!

17、他那人泥古不化,我都不屑教诲了。

18、“读书得间”是明清以来特别是乾嘉学者读书治学传统,如清代苏微保为淮阴医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作序:“离经泥古,厥罪惟均,读书所贵,得间后可。

19、添既师造化,又学传统,承古而不泥古,创新而去媚俗,所作之山水,更熔汇岭南山水葱郁淋漓以及北系山水郁勃浑厚之画风,苍茫幻灭,吞吐山壑,厚实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