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ǎo xí
注音ㄘㄠˇ ㄒ一ˊ
⒈ 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
⒈ 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
引《陈书·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 景歷 援笔立成。”
唐 戴叔伦 《送崔融》诗:“陈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长平。”
清 周亮工 《解严后病卧敢园》诗:“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⒈ 起草作檄文。
引《南史·卷六八·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昔者陈琳为袁本初草檄,辱及曹操祖宗。
2、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
3、相期各奋如椽笔,草檄教低魏武头。
4、“春江夜雨三茅阁,犹忆当年草檄时”就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5、去岁得着汪兆铭在北京被擒之信,大为感动,于是磨盾草檄,日夜进行,凡乡人同志中所有组织规模,及一切法令,都由他一手定出。
6、朝考时,曾国藩为读卷大臣,士杰缘此为曾门弟子,未来参与组建湘军,文能草檄,武能杀敌,是湘军集团的重要人物。
7、同时,他发现历史上的山西官吏有个特点即能文能武,可“上马杀敌,下马草檄”。
8、僖宗李俨迁都凤翔,改元中和元年,令郑畋为西歧州内外诸军都诏讨,加兵部尚书衔,速草檄文诏令天下各道兵马入京师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