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甲

词语解释
黄甲[ huáng jiǎ ]
⒈ 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因用黄纸书写,故名。指进士及第者。一种大蟹。
引证解释
⒈ 科举甲科进士及第者的名单。因用黄纸书写,故名。
引《旧五代史·选举志》:“其判成诸色选人,黄甲下后,将歷任文书告赤连粘。”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正奏名五甲也,吏部谓之黄甲闕榜,第五甲旧多贵显,故或称为相甲。”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科第·登第》:“黄甲由省中降下,唱名毕,以此升甲之人,附于卷末,用黄纸书之,故曰黄甲。是日贡院设香案于庭下,状元引五甲内士人拜香案,礼部亦遣官来赞导,置黄甲于案中,而望闕引拜。”
⒉ 指进士及第者。
引清 蒋士铨 《空谷香·劝讼》:“君以堂堂黄甲,不能庇以青衣。”
⒊ 一种大蟹。
引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寺有三池……或黄甲紫鳞出没於繁藻。”
宋 陆游 《偶得海错侑酒戏作》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瓮餉红丁。”
国语辞典
黄甲[ huáng jiǎ ]
⒈ 科举甲科进士及第的名册以黄纸书写,称为「黄甲」。
引《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朝谢后拜黄甲,其仪设褥于堂上,东西相向,皆再拜。」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我苦志一生,得登黄甲,死亦无恨。」
分字解释
※ "黄甲"的意思解释、黄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黄甲镇的养羊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黄帝,发展于蚕丛,繁荣于当代。
2、黄甲铺、太平桥、郝坪、漆河、三阳港、九溪、理公港、浯溪河、双溪口、黄石、观音寺、牛车河、龙潭等乡镇受灾较重,其中热市镇原昌蒲乡街道受淹。
3、捷报贵府老爷林讳谨高中河仓童试第二十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4、今纳聘之人已登黄甲,年纪也与小姐相当,故此愚夫妇特来奉求,与小姐了此一段姻亲,报答前日厚情耳。
5、1999年,黄甲镇正式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冬至前后举办“羊肉节”的设想。
6、一介弟横行于乡,怨家骂曰:“兄登黄甲,与汝何干,而豪横若此?”。
相关词语
- guǎ huáng寡黄
- cuì huáng翠黄
- huáng jiǔ黄酒
- é huáng蛾黄
- cí huáng词黄
- huáng yùn黄晕
- huáng yuè黄月
- huáng yī黄衣
- chì huáng赤黄
- càn huáng灿黄
- huáng lián黄连
- huáng sè黄色
- huáng dào黄道
- dàn huáng蛋黄
- huáng yè黄页
- huáng jú黄菊
- huáng zhì黄雉
- huáng guā黄瓜
- cāng huáng仓黄
- huáng pī黄
- fú jiǎ符甲
- kǎi jiǎ铠甲
- jīn jiǎ禁甲
- jiǎ xiè甲械
- jiǎ bǎn甲板
- cài jiǎ菜甲
- jīn jiǎ金甲
- jūn jiǎ军甲
- gōng jiǎ宫甲
- bì jiǎ臂甲
- dān jiǎ丹甲
- guà jiǎ挂甲
- dài jiǎ带甲
- hēi jiǎ黑甲
- bǐ jiǎ比甲
- mǒu jiǎ某甲
- ào jiǎ澳甲
- chǔ jiǎ楚甲
- běn jiǎ本甲
- fàng jiǎ放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