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秋

词语解释
阳秋[ yáng qiū ]
⒈ 指孔子所著《春秋》。史书的通称。指年龄。谓褒贬。
引证解释
⒈ 指 孔子 所著《春秋》。 晋 时因避 晋简文帝 郑后 阿春 讳,改春为“阳”。
引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
清 钱谦益 《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 定 哀 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
⒉ 史书的通称。
引宋 梅尧臣 《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
清 孙枝蔚 《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
⒊ 谓褒贬。
引《晋书·褚裒传》:“譙国 桓彝 见而目之曰:‘ 季野 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王 諦视之,其所涂留,似有阳秋。”
⒋ 指年龄。
引《晋书·王献之传》:“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
国语辞典
阳秋[ yáng qiū ]
⒈ 春秋。晋朝简文帝郑后小字阿春,故当时讳春为阳。孙盛作有晋阳秋。见《晋书·卷八二·孙盛传》。
分字解释
※ "阳秋"的意思解释、阳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是不是那酸儒们吟诗作赋,皮里阳秋啊?
2、李阡陌正自皮里阳秋,忽听这女子自报姓名,不禁闻言坐起,心中只觉这名字似乎听过,有点耳熟,他蹙眉沉思了片刻,忽地抚掌笑道:“啊,原来就是你。
3、好一个‘光说不练的嘴把式’,此话皮里阳秋,已是骂尽了天下欺世盗名之辈。
4、更令人心伤的是自己兄弟皮里阳秋,阳奉阴违,为一己之私,置整个社团于不顾。
5、《韵语阳秋》文艺美学“意”本体定位有两个立足点:一,文艺作品内蕴之“意”相对于诸形式因素的本体性;
6、可是当年孔子修《春秋》,皮里阳秋,为我们后代史官做了榜样,我怎么能因私仇而放弃国家的史实记录呢。
7、黄叙扁了扁嘴,有些皮里阳秋的嘀咕道:“莫非他们荀家的子嗣后辈只有五人。
8、纵然他心里有多么的恨伍伯,但是场面上的皮里阳秋,该装还得装。
9、就在两人交谈的时候,一声皮里阳秋的怪调响起:“哎呦,这不是曹典军么,竟然也有资格来奉贺礼。
10、众兄弟互相望望,都没有说话,只是皮里阳秋地笑笑。
11、侠本以武犯禁却甘心锢入公门,江湖中人人侧目,笑他贪图功名甘为鹰犬,朝中诸官见了他笑容冷淡皮里阳秋,一介莽夫罢了,全凭圣上宠信包黑子才封了官职。
12、是遯翁自己对她不满意,所以用这种皮里阳秋的笔法来褒贬。
13、从前唯马首是瞻的几个经济大国现在是皮里阳秋,虚与委蛇,同为英语系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甩手眺望隔山风景。
14、正在那阳秋三月,秋意浓浓、死机勃勃,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里貌。
15、张主任寻思着,要皮里阳秋说他几句,让他知道自大妄为的下场。
16、好在此人虽然有些私心,但却是个直肠子,有不满就直接说,而不是象韩浩,皮里阳秋,背地里下绊子。
17、元翩鸿嗤笑一声,摆出一副皮里阳秋的模样。
18、写史人的笔明褒暗贬皮里阳秋有时真是厉害!闲话少论,曹腾的个人问题后面单讲。
19、沈少问你话,居然敢皮里阳秋?还想不想在长安混了?
20、他最著名的史学巨著《晋阳秋》虽多散佚,但却很好地继承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相关词语
- yáng biāo阳飇
- yáng dàn阳旦
- chóng yáng重阳
- jiàn yáng建阳
- yáng yáng阳阳
- kàng yáng炕阳
- yáng guāng阳光
- bǐng yáng秉阳
- pó yáng鄱阳
- fén yáng汾阳
- chūn yáng春阳
- nuǎn yáng yáng暖阳阳
- jī yáng积阳
- líng yáng陵阳
- è yáng遏阳
- jiē yáng揭阳
- jí yáng吉阳
- hóng yáng红阳
- chún yáng纯阳
- nán yáng南阳
- qiū xùn秋汛
- qiū shōu秋收
- qiū zhàn秋战
- qiū yīng秋英
- qiū tiān秋天
- qiū yù秋豫
- qiān qiū千秋
- qiū yè秋夜
- qiū zhōng秋中
- qiū zhóu秋轴
- qiū zhǎ秋鲊
- jīn qiū金秋
- qiū yì秋意
- qiū zhì秋至
- qiū tāng秋汤
- qiū yè秋叶
- cán qiū残秋
- mǎ qiū马秋
- qiū yún秋芸
- qiū xù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