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文武


拼音wén wǔ
注音ㄨㄣˊ ㄨˇ
词性形容词

文武

词语解释

文武[ wén wǔ ]

⒈  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特指武事、军事。周文王与周武王。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文才和武略。

引证解释

⒈  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诗·周颂·雝》:“宣哲维人,文武维后。”
郑玄 笺:“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为之君故。”
《吕氏春秋·不广》:“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
《史记·循吏列传论》:“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⒉  特指武事、军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臣僚之中,素有才识,可赐 孙 吴 之书,使知文武之方。”

⒊  文才和武略。

《诗·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万邦为宪。”
朱熹 集传:“非文无以附众,非武无以威敌,能文能武,则万邦以之为法矣。”
《汉书·朱云传》:“平陵 朱云,兼资文武。”
唐 韩愈 《举马摠自代状》:“前件官文武兼资,宽猛得所。”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

⒋  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南史·宋纪上·武帝》:“謁 汉 长陵,大会文武於 未央殿。”
五代 牛希济 《奉诏赋蜀主降唐》诗:“满城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
《水浒传》第九三回:“众文武见杀了四个大臣,都要来捉 李逵。”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吓着了一朝文武。”

⒌  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参见“文武火”。

宋 陶穀 《清异录·药》:“火须文武、紧慢得中。”

⒍  周文王 与 周武王。

《诗·大雅·江汉》:“文 武 受命, 召公 维翰。”
郑玄 笺:“昔 文王、武王 受命, 召康公 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
《礼记·中庸》:“仲尼 祖述 尧 舜,宪章 文 武。”
宋 苏轼 《石鼓》诗:“勋劳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远犹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辞,舍《易》《春秋》, 文、武、周、召 以前之诗书,无与之并者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张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国语辞典

文武[ wén wǔ ]

⒈  文才与武艺。

《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
《新唐书·卷九八·王珪传》:「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

⒉  文臣、武将。

《三国演义·第四回》:「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
《西游记·第一二回》:「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的文武,无不奉行。」

⒊  文德教化和武备防御。

《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序》:「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

⒋  周文王与武王的合称。

《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英语civil and military

德语Ziviles und Militärisches

法语civil et militaire

分字解释


※ "文武"的意思解释、文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诗经》中高度称赞“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2、次日,张群召集地方文武绅耆在励志社开会。

3、萧兄弟不愧是本王看中的人,慧心巧思,文武双全啊!

4、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5、文武赐位二等,逋租宿债勿复收。

6、不动手打你,你就不知道我其实文武双全。

7、又一块碑石上,刻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8、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9、文武大臣纷纷埋名隐姓,告老还乡。

10、我们的校外辅导员是位文武双全的警官。

11、城门楼下,凌风文武百官跪倒在地,彩旗飘展,鼓乐齐鸣。

12、愚弟正有此意,鉴于此子非凡,你我正该使其文武双全,道路如何走是他的事,给他打好基础则是你我的责任,你我以四个月为期,教授他文武之道。

13、以德行政绩为本,通文武治略者为全才;文武通一者为兼才,只有行绩而文武俱荒疏者为偏才。

14、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尧舜为“大同”社会,文武为“小康”社会。

15、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例子

16、他是鲜卑族里少有的文武全才,非常厉害。

17、大殓时,诸王、王子、公、文武大臣进入禁宫,瞻仰大行皇帝遗容。

18、臣愿主公赦元铣毫末之生,使文武仰圣君之大德。

19、所属文武官,悉皆自置署,未尝请命于朝。

20、老子不揍你,你知不道我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