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俗


拼音lǐ sú
注音ㄌ一ˇ ㄙㄨˊ
词性形容词

俚俗

词语解释

俚俗[ lǐ sú ]

⒈  粗野庸俗。

rustic; vulgar; unrefined;

引证解释

⒈  世俗;民间。

《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则具记事而入” 宋 徐无党 注:“‘记事’,若今学士院諮报,今士大夫间以文字相往来谓之‘简帖’,俚俗犹谓之‘记事’也。”
宋 苏辙 《和子瞻新居欲成》诗之一:“伏腊便应随俚俗,室庐闻似胜家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此必无之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於耸听; 香山 竟为诗以实之,遂成千古耳。”

⒉  粗俗,不高雅。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南部烟花録》,文极俚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儿女英雄传》:“﹝此书﹞似迂拘,而实通达;似俚俗,而实尔雅。”
茅盾 《一个女性》:“她疑惑自己是变得俚俗了,但又自己分辩着: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国语辞典

俚俗[ lǐ sú ]

⒈  世俗、民间。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此必无之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于耸听。」

⒉  鄙俗、粗野。

《新五代史·卷二一·梁臣传·敬翔传》:「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

德语unkultiviert

分字解释


※ "俚俗"的意思解释、俚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毕克奈尔表示:可惜的是,当俚俗语成为语言的一部分时,大概就不再流行了.

2、散曲由于来自社会底层,从一开始就不仅容许尖新、刻露、俚俗的词句存在,而且纳入上述词语的散曲还被嘉许为“出色当行”。

3、跟有读书的人谈话能获益匪浅,而跟乡间俚俗聊天,则如放屁一般,聊过了也就过了。

4、漫威75年:从俚俗到全球!

5、追寻着儿时童谣的印迹,乡间夜晚月朗星疏的农家院落,月下地面的树影,互相打闹嬉戏中高歌“月亮光光,满院香香”的美好记忆,钩沉起流传于乡间俚俗中老掉牙的关于天狗吃月亮的古老神话,这足以让我的心里陶醉,我的思绪飞扬!

6、另外,周紫芝词的语言成就体现在其曲雅俚俗的语言运用上。

7、在表现风格上,阎连科小说主要表现出俚俗和藻丽的风格。

8、俚俗语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既是地方文化 的反映,同时又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

9、抢救、保护和发展答嘴鼓艺术,可以使历史悠久的闽南方言词语、俚俗语及具有特色的闽南文化得以保存与弘扬。

10、这意思是说,不要废了俚俗的教训。

11、昔日的经典值得我们铭记,但他们现在粗制滥造的翻拍充斥着俚俗的语言、性和愚蠢的对白,用这样的蹩脚作品来吸引轻浮的少年郎。

12、俚俗与典雅是反映饮食审美主体对饮食美呈现氛围基本类别的感受的范畴,带有一般性、基础性,二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3、一些人还用铭牌上的俚俗冲锋口号讥讽警察。

14、他在茅屋里或山中,正象在自己的家里,他知道用最俚俗的方言去说明最伟大的事物。

15、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第一位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

16、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17、唐代李义山所作《义山杂纂》一书,“集俚俗常谈鄙事,以类相从,虽止于琐缀,而颇亦穿世务之幽隐,盖不特聊资笑噱而已”。

18、不少人误认为文字俚俗便是文风平易,信笔写去即为不加雕饰。

19、在对有7000万人使用的俚俗语言——粤语进行这种公开打压的同时,还有人提议在黄金时段不再播放粤语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