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ǎngzhēng

党争


拼音dǎng zhēng
注音ㄉㄤˇ ㄓㄥ

繁体黨爭

党争

词语解释

党争[ dǎng zhēng ]

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

分字解释


※ "党争"的意思解释、党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时党争纷错,政局复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瞿式耜自然引起一些当权者的嫉视,于是罗织罪名,把他赶出朝廷。

2、纳吉也是巫统*席,他曾经表示,除非有人邀请他当“鲁仲连”,否则他目前不会直接插手马华党争

3、其实,这正是包拯峭直的禀性,他不与人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一生不结派系也不卷入党争,甚至没有一个走得近的朋友,以至于“故人、亲党皆绝之”。

4、明代晚期是整个明代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阶段,浙党、魏忠贤阉党、东林、复社,彼此之间的政治党争呈现错综复杂的形势。其中,鲜明的地域性派别成为晚明党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5、正如梁启超说,明末的党争,就好像两群冬烘先生打架,打到明朝亡了,便一起拉倒。

6、于是,党争竟发展成群狼撕咬的党祸。

7、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前人关于牛李党争及李德裕的研究状况,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基本思路。

8、胡、何认为康有为的热愤不但无助于变法,还会把对变法的争论演化为党祸党争,事实证明,二人所言不虚。

9、它给革命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影响,成为内耗式党争的肇端。

10、朝臣之间也有以李德裕为首的一方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一方的所谓牛李党争,纷纭至半世纪之久。

11、宣宗察访政事、加强皇权、抑制宦官政权,也结束了牛李党争

12、那些官员都整天忙于内耗,著名的就有所谓的牛李党争

13、风流浪子,逃亡杀手,黑帮和党争纷纷的城市里,谁才是真正的救世主?想要拨动天平的砝码,那要看看你的手腕够不够硬。

14、神宗的怠政聚敛、熹宗的昏庸荒淫,加上内乱外患、兵戈不息、军费浩繁、宦官专权、党争不息、加派重征,使得晚明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15、作为党争一方的东林党人对张居正改革既支持又反对的态度,体现了其在探索济世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态。

16、在中国历史上,“朋党”兴起往往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晚期牛僧孺与李德裕的“牛李党争”,更是加速唐朝衰落的触媒。

17、唐 代 穆宗 至 宣宗 年间(821-859),朝臣分别以 牛僧孺 、 李德裕 为首,党争激烈。后以“恩牛怨李”喻结党倾轧。

18、牛李党争是晚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19、党派林立,党争不休,原则模糊,独立依附,惟利是趋,本性使然,党中见党,派复有派,分和无常,脱党跨党,进出自由,党德败坏,因人而党,主义无别,政见雷同。

20、其三是,党争不断,攀附权势宦官,气节全失;而言官尚意气,攻歼迭起,致使朝廷政令朝令夕改,辅弼难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