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bù wěi
注音ㄉㄚˋ ㄅㄨˋ ㄨㄟˇ
繁体大不韙
⒈ 公认的不是或过错。
⒈ 公认的不是或过错。
引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哀帝一》:“人之能为大不韙者,非其能无所惧也,唯其能无所耻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祖不得称皇考》:“李翱 述其大父事状,题曰《皇祖实録》。当时不以为怪,若施之后代,则犯大不韙矣。”
梁启超 《论书法》:“即以旧史家之理论律之,其视 魏徵 之事 唐,罪固可末减焉矣,而 雄 独蒙此大不韙之名。”
1、这个王爷放弃天皇贵胄的身份,突破各种各样的禁条和枷锁,冒天下大不韪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让女人们一睹此人误终身。
2、今遭大难,恐大限将至,不忍先祖遗业滞毁一旦,遂甘冒族训之大不韪,录神功口诀于此,以期后辈才杰修习,光大石门,扬名天下。
3、在前往枣庄市四十三中学的巴士上,梓萁大哥哥给孀双和优嫣讲述了“犯天下之不韪”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