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ǎn zhú
注音ㄅ一ㄢˇ ㄓㄨˊ
繁体貶逐
⒈ 降职和放逐。
⒈ 降职和放逐。
引《新唐书·柳宗元传》:“会贬逐中輟,不克备究。”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
明 李东阳 《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理宗 号为崇尚儒硕,而 真 魏 二贤贬逐不暇,则其为治可知矣。”
1、伯颜以平唐其势功,敢弑顺后,目无尊长,至*政治以后,日益鸱张,生杀予夺,任所欲为,迨弑鄜王,逐宣让、威顺二王,矫制罪人,不法盖已极矣,仅加贬逐,尚为失刑。
2、这些作品,反映他在任地方官吏和流放贬逐时的生活情感与心态,往往写得真挚感人。
3、佛理对其贬逐心态的调整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人生道路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
4、然非脱脱之以公灭私,恐贬逐犹非易事也。
5、在政治改革的荆天棘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被贬逐的罪人,但在精神领域和文学殿堂里,他却是从不屈服的勇士与高视阔步的王者。
6、伯颜以平唐其势功,敢弑顺后,目无尊长,至专政以后,日益鸱张,生杀予夺,任所欲为,迨弑鄜王,逐宣让、威顺二王,矫制罪人,不法盖已极矣,仅加贬逐,尚为失刑。
7、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认为是他本人亲自擢用杨嗣昌,听不得异议,贬逐上书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