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讲

词语解释
侍讲[ shì jiǎng ]
⒈ 从师读书,听其讲学。为皇帝或太子讲学。官名。
引证解释
⒈ 从师读书,听其讲学。 《后汉书·卢植传》:“少与 郑玄 俱事 马融 ……女倡歌舞於前。
引植 侍讲积年,未尝转眄, 融 以是敬之。学终辞归。”
⒉ 为皇帝或太子讲学。
引《后汉书·桓郁传》:“和帝 即位,富於春秋,侍中 竇宪 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由是迁长乐少府,復入侍讲。”
《后汉书·桓荣传》:“荣 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后病愈,復入侍讲。”
《北史·高允传》:“殿下以臣侍讲日久,哀臣乞命耳。”
唐 韩愈 《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及此年, 韦侯 为中书舍人,侍讲六经禁中。”
爱新觉罗·溥仪 《我的前半生》第二章四:“梁鼎芬 在侍讲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宣统 九年正月初七日, 庆亲王 奕劻 死。’”
⒊ 官名。 汉 代有此称号,以之名官则起于 魏明帝。唐 始置侍讲学士,其职为讲论文史以备君王顾问。 宋 沿置,并设侍讲、侍读,皆由他官之有文学者兼任。 元 明 清 则列为翰林院额定之官。又 南北朝、唐、宋 诸王府,亦有侍讲。
引唐 张九龄 《贺侍讲徧赐衣服状》:“右 高力士 宣称:陛下亲讲读《毛诗》,徧赐侍讲 陈希烈 三品兼衣物等。”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三年》:“以 司马懿 为太傅…… 彦 为散骑常侍、侍讲。”
胡三省 注:“以在 少帝 左右,令侍讲説。侍讲之官,起乎此也。”
《宋史·职官志二》:“学士侍从有学术者为侍讲、侍读。”
明 沉鲸 《双珠记·僧榻传音》:“小生今年十六岁,往京应试。忝中第一名,官授侍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京城里的窑姐们最粗最贱,不知怎么那一班人偏要去走动……谁知里面有三个阔客:一个是侍郎,一个是京堂,一个是侍讲。”
国语辞典
侍讲[ shì jiǎng ]
⒈ 随师听讲,研读学业。
引《后汉书·卷六四·卢植传》:「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
⒉ 职官名。为帝王讲授文史经书,汉时虽有侍讲之称,但未以为官名。唐始置侍讲学士,宋兼置侍讲。元、明、清三朝,翰林院俱有侍讲学士及侍讲。
分字解释
※ "侍讲"的意思解释、侍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同治讨厌慈禧专权跋扈,故意选择慈安找来的,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做皇后。
2、清初发明火器“连珠铳”和主持铸造威远将军炮的戴梓,得不到朝廷重视,仅授翰林院侍讲一个散职,后竟因人进谗而被充军关外。
3、雍正四年(1726)三月三十日,大学士九卿等奏食侍讲俸之钱名世,作诗投赠年羹尧,称功颂德,备极谄媚。
4、其人资望两隆,且东宫侍讲,启沃有年;纂述之功,亦异流辈。
5、西汉昭帝八岁即位,因为年幼,遂选韦贤、蔡仪、夏侯胜等名儒入授于御前;后宣帝诏诸儒讲五经于石渠阁,为侍讲之嚆矢。
6、北朝效仿魏晋南朝创立了为皇帝、储君讲授知识的侍讲制度。
7、正德五年(1510)恢复翰林院原职,先后充经筵讲学官,及右俞德、翰林院侍讲等职。
相关词语
- shì tóu侍投
- qū shì趋侍
- fú shì扶侍
- suí shì随侍
- shì yè侍夜
- shì guān侍官
- shì qǐn侍寝
- shì wèn侍问
- jī shì姬侍
- shì tóng侍僮
- shì yàn侍燕
- shì yàn侍宴
- cháo shì朝侍
- shì yǐn侍饮
- jiān shì监侍
- nèi shì内侍
- huàn shì宦侍
- fù shì妇侍
- shì shēng侍生
- shì jiào侍教
- jìn jiǎng进讲
- jiǎng yáng讲扬
- xuān jiǎng宣讲
- jiǎng xī讲息
- jiǎng yuán讲员
- jiǎng sì讲肆
- jiǎng tà讲榻
- jiǎng zhǔ讲主
- duì jiǎng对讲
- jiǎng kè讲课
- jiǎng yǎn讲演
- jiǎng zuǐ讲嘴
- jiǎng xià讲下
- jiǎng xíng讲行
- jiǎng wǔ讲武
- chuàn jiǎng串讲
- jiǎng wéi讲帷
- jiǎng yǔ讲语
- jiǎng jiū讲究
- jiǎng tí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