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zhòng

管仲


拼音guǎn zhòng
注音ㄍㄨㄢˇ ㄓㄨㄥˋ

管仲

词语解释

管仲[ guǎn zhòng ]

⒈  (?—前 645) 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一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颖上(颖水之滨)人。出身微贱。辅佐齐桓公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著有《管子》86 篇,今存 76 篇。其中《牧民》、《权修》、《形势》、《七洁》等篇是管仲言论思想的记录。

Guan Zhong;

国语辞典

管仲[ guǎn zhòng ]

⒈  人名。春秋时管夷吾。参见「管夷吾」条。

英语Guan Zhong (-645 BC)​, famous politician of Qi 齊國|齐国 o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known as Guangzi 管子, a restricted view through a bamboo tube

德语Guan Zhong (Eig, Pers, - 645 v.Chr.)​

法语Guan Zhong

分字解释


※ "管仲"的意思解释、管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相公因2000多年前的年岁名相管仲在此居住而患上名,历史上驰名的管鲍分金、鲍叔牙替管仲千里探母的故事广为传布,大大年夜范庄遗迹出土的蛋壳陶驰誉天下。

2、仰知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仁和,明阴阳,懂八卦,知奇门,晓盾甲,运筹帷幄之,决胜千里之外,自比乐毅、管仲之贤。

3、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卿”,尊称“仲父”,并支持他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日强,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

4、春秋时期,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纷纷到国外避难。后来公子小白回国继位成为齐桓公,鲍叔牙建议齐桓公不计前嫌,任命管仲为相国,齐桓公想成就霸业,就用三衅三浴的礼节亲自到郊外去迎接管仲管仲辅佐他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5、姑娘身处虎穴龙潭之中,独运匠心,以鬼神莫测之机,玩弄老贼于鼓掌之中,虽子牙复生,管仲再世,亦不遑多让也。

6、莒国的情报网络确实很厉害,没过几天就有关于姜纠的消息传回来——他已经逃到了鲁国,要不是管仲在身边,或许半路就被公孙无知的人干掉了。

7、当所有的士兵都在担心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宰相管仲突然说:“老马是聪明的动物,可能知道回家的路。”

8、司马迁写管仲,是以鲍叔让贤和管仲为政为主要内容,突出的是管仲之才,而写晏婴是以其赎贤、荐贤和“节俭力行”为主,突出的是晏婴之品。

9、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管仲

10、"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11、管仲既不是土生土长的齐国人,也不像高子、国子一样是世代辅佐齐国的重臣,齐桓公却将他拜为“仲父”,并任由他主持齐国军政大事。

12、勿烦勿乱,和乃自成,能正能静,然后能定,执一不失,能君万物,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管仲

13、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推金相让,宽厚为怀,“管鲍分金”遂成为千古美谈。

14、无才者只要有家世背景,即便是白丁白痴,也能窃居高位;才高八斗者,即使有管仲乐毅大才,没有“关系”,也极难上位。

15、我们的古人有“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一人得位,天下大治”的格言,周得太公望而代商而兴,齐桓公得管仲而霸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势成三分……

16、孔、孟对管仲评价的差异,主要由他们的个人性格、自我评价以及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环境不同所导致。

17、最恨的是你,因为你是我学习上竞争的“敌人”;最爱的也是你,因为你是我成长中为鉴的友人。今日一别,犹如管仲之失鲍叔牙,茫茫天涯,叫我到何处去寻找我最爱的“挚友”。

18、这段话要言不烦,对管仲做了全面的肯定性评价。

19、我愿谈谈管仲治理齐国的方法:他将齐国的人民区分为三部分,立为三军。

20、相公因2000多年前的春秋名相管仲在此居住而得名,历史上有名的管鲍分金、鲍叔牙替管仲千里探母的故事广为流传,大范庄遗址出土的蛋壳陶闻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