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gào
注音ㄉㄚˋ ㄍㄠˋ
繁体大誥
⒈ 《尚书》篇名。《书·大诰序》:“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孔传:“陈大道以诰天下,遂以名篇。”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⒉ 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⒈ 《尚书》篇名。
引《书·大诰序》:“武王 崩,三监及 淮 夷叛, 周公 相 成王,将黜 殷,作《大誥》。”
孔 传:“陈大道以誥天下,遂以名篇。”
后用以泛称典诰之文。 《周书·苏绰传》:“自 有晋 之季,文章竞为浮华,遂成风俗。 太祖 欲革其弊,因 魏帝 祭庙,羣臣毕至,乃命 绰 为大誥,奏行之。”
⒉ 明 洪武 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内分十种项目,颁之学宫以课士,令人人习之。不久又颁布续编、三编。参阅《明史·太祖纪三》、《明通鉴·太祖洪武十八年》。
1、对商税征收的法律控制,除《大明律》有关条目之外,大诰、榜文、诏令、律例等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效用。
2、“一切官民诸色人等,户户有此一本,若犯笞杖徒流罪名,每减一等,无者每加一等”(《大诰·颁行大诰第七十四》)。
3、因此,在建立明朝后,他采取重典治吏,用酷刑处死贪官,并把这些案例汇编成大诰,警戒百官。
4、朱元璋亲自拟定的国家最高法典《大诰》,其第三十一条《民不知报》就非常详尽地论证了这项罪款及其定罪的法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