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词语解释
刘勰[ liú xié ]
⒈ (约465—532) 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英Liu Xie—a famous literature critic in ancient China;
国语辞典
刘勰[ liú xié ]
⒈ 人名。(西元?~473) 字彦和,南朝梁东莞(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早年家贫,依沙门僧祐,研习佛教经论,晚年出家,法名慧地。著《文心雕龙》五十篇。书中讨论的范围广泛,包括文学源流、文体区分、创作方法及文学批评等方面,为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
分字解释
※ "刘勰"的意思解释、刘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
2、唯独四百年后的刘勰别辟蹊径,提出屈《骚》与经史的关系是,“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
3、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杰出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
4、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表达了自己完整的文学教育思想,对文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和文学的教育教化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
6、本文对刘勰的文人观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文人“才性”论,文人修养论,文人品行论。
7、故城隔河相望,西与刘勰故居咫尺为邻,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校园绿荫翠盖,环境幽雅,是莘莘学子学习的乐园。
8、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主文之本源也。刘勰
9、“风骨”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重要范畴,历来对它的解释可谓莫衷一是。
10、宋唯世祖世刘勰、太宗世谢纬为三公郎,善于其事,人主及公卿并属目称叹。
11、刘勰认为,繁复、简洁、隐曲、显豁等是构成智性文学的主要特征。
12、该篇中所存在的这种话语修辞现象,隐现出了刘勰以人文价值理性对抗的历史风尚时潮的思想立场。
13、我国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对前代作家多有评述,其论往往精辟独到,令后人信服。
14、本文认为,刘勰对文体的分类研究,更大程度上是受到西晋傅玄的启发。
15、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
16、而将这对范畴移用于文学理论中,则始于刘勰《文心雕龙》。
17、刘勰认为,万物(包括人)生命自然的形式是美的形式产生的根源。
18、这就是刘勰的雕像。
19、刘勰的批评观是什么?。
20、关于刘勰的文体学思想,既往研究多偏重于就文体论文体,理论系统性不是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