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


拼音wǔ zú
注音ㄨˇ ㄗㄨˊ

五族

词语解释

五族[ wǔ zú ]

指族诛本人、两弟及两妻家。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内的亲族。辛亥革命后曾称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五族”。

引证解释

五族[ wǔ zú ]

1.指族诛本人、两弟及两妻家。

例证《汉书 · 酷吏传 · 王温舒》:“光禄勋 徐自为 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 王温舒 罪至同时而五族乎!’”颜师古 注:“温舒 与弟同三旅,而两妻家各一,故为五也。”

2.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内的亲族。

例证《后汉书 · 党锢传序》:“而今党人錮及五族,既乖典训之文,有谬经常之法。”
《资治通鉴 · 晋纪安帝隆安元年》:“收杀 觚 者 高霸 程同,皆夷五族。”
胡三省 注:“五族,谓五服内亲也。”

3.辛亥革命后曾称 汉、满、蒙、回、藏 五个民族为“五族”。

国语辞典

五族[ wǔ zú ]

1.汉、满、蒙、回、藏合称为“五族”。

2.五氏族。

例证《左传 · 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3.五亲族。

例证宋 · 王禹偁〈一品孙郑昱〉诗:“五族不力穑,终岁饱且温。”

4.古代五百家称为“五族”。

例证《周礼 · 地官 · 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

5.高句丽的削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部族。

6.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官妃五族

7.诛连五族

例证《汉书 · 卷九〇 · 酷吏传 · 王温舒传》:“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族乎!”

分字解释


※ "五族"的意思解释、五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举个例子,这个例子表明金属元素,第一族和第二族,与一些非金属元素,在这里,第五族,第六族,和第七族。

2、同年在上海召开的共和联合会大会议决:“取五族共和的意义”,以五色旗为国旗。

3、临天镇不独属五族任何一族,曾经各族为争此地大动干戈,死伤无计。

4、吴先生说,这是一只朝向左侧的双翼飞龙,一爪持定南针,天子当阳意也;一爪持五箭,五族一统意也。

5、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国民政府对中国民族的定义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根本没有别的民族。

6、五色旗自上而下排列为红黄蓝白黑,寓意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是政治智慧的物化,它的出现成为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由纷乱走向有序的开端。

7、清末革命党反满口号很激烈,要“清除达虏”可是民国实现却提倡“五族共和”,即汉满蒙回藏为代表的全国所有民族一律平等。

8、的数量是和势力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五族,他们各霸一方,互相制约。

9、国号从帝国改成了民国,国旗也从龙旗改成了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着汉满蒙藏回五族共和。

10、等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时现实的政治需要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于是岳飞又只好淡出官方的宣传。

11、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12、举个例子,这个例子表明金属元素,第一族和第二族,与一些非金属元素,在这里,第五族,第六族,和第七族。

13、李群有多个族组成,四族“简单”的和其他五族在数学上而言不那么简单的。

14、余生平所发宏愿,为拥护中央,宣扬佛化,促成五族团结,共保国运昌隆。

15、我默默记诵着那奇特的五族魔咒和手势,考虑着使用什么样的结界将这些魔咒与手势融合到一起。

16、五族非平凡群具有复杂性和对称性的特例,也更加难于预测。 其中复杂部分的细节问题已经困扰了人们近120年。

17、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18、袁世凯称帝之际,曾将此歌词的“共和五族开尧天”改为“勋华揖让开尧天”。

19、只有清,刚柔相济,软硬兼施,化敌为友,以少胜多,成功地创造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局面。

20、若比薄昭罪恶,未可 同年而语 ,案诸刑典,合诛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