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u

豫州


拼音yù zhōu
注音ㄩˋ ㄓㄡ

豫州

词语解释

豫州[ yù zhōu ]

⒈  古九州之一。

⒉  汉以来所设置的州名。初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豫东、皖北地。东汉治所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国魏以后屡有移徙,辖境亦伸缩不常。东晋、南朝时治所最北在悬瓠城(今河南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黄冈西北)。辖境最大时相当今江苏、安徽长江以西,安徽省望江县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经常只辖有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北魏治所在悬瓠城。隋大业初因改洛州为豫州(后即改河南郡),乃先后改此为溱州、蔡州。地处中原冲要,为东晋、南北朝时战争重地。

引证解释

⒈  古九州之一。

《书·禹贡》:“荆 河 惟 豫州。”
《周礼·夏官·职方氏》:“河 南曰 豫州。”

⒉  汉 以来所设置的州名。初为 汉武帝 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 淮河 以北、 伏牛山 以东 豫东、皖北 地。 东汉 治所在 谯 (今 安徽省 亳州市 ), 三国 魏 以后屡有移徙,辖境亦伸缩不常。 东晋、南朝 时治所最北在 悬瓠城 (今 河南 汝南 ),最南在 邾城 (今 湖北 黄冈 西北)。辖境最大时相当今 江苏、安徽 长江 以西, 安徽省 望江县 以北的 淮河 南北地区。经常只辖有今 安徽 淮河 以南部分地区。 北魏 治所在 悬瓠城。隋 大业 初因改 洛州 为 豫州 (后即改 河南郡 ),乃先后改此为 溱州、蔡州。地处中原冲要,为 东晋、南北朝 时战争重地。

国语辞典

豫州[ yù zhōu ]

⒈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南及山东旧曹州、湖北旧襄阳、郧阳等地。

分字解释


※ "豫州"的意思解释、豫州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

2、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

3、二天前,豫州蚁贼刘辟和黄邵,徐州蚁贼司马俱和昌豨突然率师西进,占领了茌平(济北国);青州蚁贼管亥和徐和正率部向茌平挺进。

4、冀州和豫州既已收入囊中,构筑九州攸同的天下体系也就指日可待了.

5、复旦研究人员在市文物处的帮助下,再次挖开了曹四孤堆附属墓,即豫州刺史曹水墓,结果一无所得,空手而回。

6、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罗贯中

7、来的三人便是豫州崇阳派的天阶高手。

8、故太和四年的第三次北伐很快就发生了,虽然第三次北伐惨败于枋头,望实俱损,但就其权力积累来看却大胜于江东,成功地拔除了豫州的袁真与徐州的郗。

9、初,豫州城豪胡丘生数与外交通,及祯为刺史,丘生尝有犯怀恨,图为不轨,诈以婚进城人,告云:刺史欲迁城中大家,送之向代。

10、豫州其余诸郡大多是黄巾占据,有管亥前番书信,想必皆可传檄而定。

11、高祖以鲁生为北司州刺史,鲁贤北豫州刺史,超秀定州刺史,为北境捍蔽。

12、冀州韩馥多疑怯弱,豫州孔伷夸夸其谈,兖州刘岱贪婪狭隘。

13、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14、公以平北文武寡少,不宜别置,于是罢平北府,以并大府,以世子为豫州刺史。

15、2009年2月7日,****理在中国中部的河南省豫州市宏昌县的东皋村给小麦喷水。

16、尉氏跟扶沟倒是距离鄢陵最近,可此番进击豫州,李典乐进二人,将全部青州兵都带了出去。

17、他也以同样的声音为中流击楫的祖逖歌唱:"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

18、徐庶,字元直,豫州颍川郡人;本名徐福;自幼好剑击,早年因在家乡闯祸,化名单福,从此折节向学,遍访名师。

19、他也以同样的声音为中流击楫的祖逖歌唱:"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

20、他也以同样的声音为中流击楫的祖逖歌唱:"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