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ì lǔ
注音ㄋ一ˋ ㄌㄨˇ
繁体逆虜
⒈ 对叛逆者的蔑称。
⒈ 对叛逆者的蔑称。
引《后汉书·朱浮传》:“从围城而不救,放逆虏而不讨,臣诚惑之。”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康成 之里,逆虏望拜; 林宗 之庭,莫不卑肃。”
宋 陆游 《送王景文》诗:“逆虏犹遗种,皇天夺老臣。”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赵鑑、邓璋 ﹞以 土鲁番 书闻,且言逆虏所求不可允。”
1、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2、一次次大灾大难,解救民众于倒悬之际,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样闪耀着“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投身报国的英雄主义光彩。
3、北地盖吴,起众秦川,华戎响附,奋其义勇,频烦克捷,屡遣表疏,远效忠款,志枭逆虏,以立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