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n guān
注音ㄐ一ㄣ ㄍㄨㄢ
繁体津關
⒈ 水陆冲要之处所设的关口。
⒈ 水陆冲要之处所设的关口。
引《史记·孝景本纪》:“復置津关,用传出入。”
《淮南子·修务训》:“上峭山,赴深谿,游川水,犯津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淮 中有洲,俗号 关洲,盖津关所在,故斯洲纳称焉。”
⒈ 在水陆要地所设的关口。
引《淮南子·修务》:「上峭山,赴深谿,游川水,犯津关。」
汉·贾谊〈过秦论〉:「缮津关,据险塞。」
1、柴荣命各部以瓦桥关为雄州,益津关为霸州,于淤口设淤口寨,自带主力据于固城,准备收取幽州。
2、三峡从这里到宜昌南津关,两岸悬崖绝壁,滩峡格间,水流湍急。
3、三关——宋与契丹分界的三关指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益津关(今霸县)、瓦桥关(今雄县),一说无淤口关,代以草桥关(今高阳东)。
4、杨六郎镇守的古三关,即淤口关,瓦桥关和益津关,就在雄州和霸州之间的拒马河河段上,实际上是拒马河上的水关。
5、世宗亲统大军北伐契丹,功破益津关、淤口关、瓦桥关、尽取瀛洲、鄚州,挥兵向幽州时病倒,先有人劝世宗班兵,世宗说:“无燕云关山,国不能安必民不能优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