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wáng

危亡


拼音wēi wáng
注音ㄨㄟ ㄨㄤˊ
词性形容词


危亡

词语解释

危亡[ wēi wáng ]

⒈  接近于灭亡的十分危急的局势。

民族危亡。

in peril; be at stake;

引证解释

⒈  危急,灭亡。

《荀子·富国》:“百姓晓然皆知其污漫暴乱而将大危亡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不下 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南史·虞寄传》:“况将军衅非 张绣,罪异 毕諶,当何虑於危亡,何失於富贵?”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我们愿意和你们合作到底,共同挽救民族于危亡。”

国语辞典

危亡[ wéi wáng ]

⒈  处于被灭亡的危险局势。

《史记·卷九七·郦生传》:「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英语at stake, in peril

德语auf dem Spiel stehen

法语menace d'extinction, péril de mort

分字解释


※ "危亡"的意思解释、危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2、电影中的人物告诉她,她的丈夫还活着,她还是首相——英国的天之骄女,号召拯救不列颠于危亡的坚强女人。

3、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族危急,先进的中国人为解救民族危亡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4、诚以顺适之快小,而危亡之祸大故也。

5、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6、但是,蒋介石反动派却不顾民族危亡,枪口对内,一心反共,对日本帝国主义卑躬屈膝,把大好河山拱手相送。

7、借使中才守之以道,善人御之有术,敦率遗宪,勤民谨政,循定策,守常险,则可以长世永年,未有危亡之患。

8、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邹韬奋积极从事“唤起民众”以抗敌救国。

9、定陶太后欲立僭号,惮彼面刺幄坐之义,佞惑之雄,朱博之畴,惩此长、宏手劾之事,上下一心,谗贼交乱,诡辟制度,遂成篡号,斥逐仁贤,诛残戚属,而公被胥、原之诉,远去就国,朝政崩坏,纲纪废弛,危亡之祸,不坠如发。

10、陛下当以尧、舜、禹、汤、文、武为法,以桀、纣、楚、秦为诫,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室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

11、军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但求马革裹尸,当逃兵这样的事是万般不屑的。

12、回头望,笑看往昔危亡

13、其创作鲜明体现了以“际危亡之世”的“大不幸”和“身处厄穷”的“小不幸”相结合的理论主张。

14、能挽救天下于危亡的,就能使得天下安宁。

15、辛亥革命志士为着理想可以抛弃身家性命,为着民族可以无视个人名利,奋起于民族危亡之际,致力于拯民水火之间。

16、而只有那些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守死善道,百折不挠的仁人志士。

17、本以为集合了魔法塔和战争天使的力量可以把重伤的泰德勒斩于马下,那知道对方竟然在危亡关头作出突破,达到了那传说中能与神对抗的层次,天位。

18、前世孤儿兼杀手,穿越为名门之后、皇族贵女一枚!怎知风云突变、家族危亡,前世情人追来“索命”。

19、是役宋军初捷而终败,于是以汤思退为主的主和派势力又复抬头,一时朝论汹汹,横议纷起,翕翕然以为危亡之立至,力主与金议和。

20、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必致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陷国家民族于危亡之境,并极大妨碍英美苏各盟邦之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