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试

词语解释
廷试[ tíng shì ]
⒈ 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朝廷上举行的考试。
英fi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引证解释
⒈ 科举制度会试中式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通常称殿试。
引《宋史·选举志一》:“凡廷试,帝亲閲卷累日,宰相屡请宜归有司,始詔岁命官知举。”
《明史·选举志二》:“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於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国语辞典
廷试[ tíng shì ]
⒈ 科举时代,会试通过的考生,天子在朝廷亲试。
引《明史·卷七〇·选举志二》:「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
分字解释
※ "廷试"的意思解释、廷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最高一级考试是“殿试”,也叫“廷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考策问,考中者统称“进士”。
2、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因是“天子亲策于廷”,所以又称廷试。
3、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发策问。
4、一、二等皆不次擢用;三等为上等,恩数视廷试第一人;四等为中等,视廷试第三人;皆赐制科出身。
5、美国耶鲁大学法政科毕业,清光绪廷试考取举人,任农工商部郎中,司务司行走。
6、1873年参加廷试考得一等,在刑部做了七品小京官。
7、王鼎学养深厚,廷试在第六名,翰詹大考皆位于前列,诗文兼擅,却没有留下一部诗文集。
8、前清的年代,政府用廷试诱致留学生。
9、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
10、徐奭在廷试时所作的《铸鼎象物赋》,为时人所推重,名噪天下。
11、殿试,亦称廷试,由皇帝或钦命大臣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中的第一名称为状元。
12、朱棣对汉王朱高煦愈来愈宠爱,解缙劝谏,朱棣很不高兴,认为解缙在离间骨肉关系,后汉王朱高煦诬陷解缙泄露宫禁秘密,又揭发他上年廷试阅卷不公,激怒朱棣。
13、第二年,李焕章参加礼部会试,廷试为一等,签分度支部制用司主事。
14、延佑初行科举,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荐贤拔滞,知无不言。
15、廷试如何让皇帝满意?这些都是历史之谜。
16、郝天挺少年早慧,即以善作词赋著称,因早衰多疾,厌倦科举功名,以后虽曾得中进士,两次参加廷试,当了太学生,但无意于仕途。
17、设俱湮没无闻,岂不可惜?因存这个爱才念头,日与延臣酌议,欲今天下才女俱赴廷试,以文之高下,定以等第,赐与才女匾额,准其父母冠带荣身。
18、这种“三考修成”的办法,成为乡试、会试、廷试的前身。
19、明朝景泰年间,泉州晋江人史云济,廷试二甲进士后即皈依佛门,法号秒应,精通佛像,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高僧。
相关词语
- mò tíng末廷
- jǐng tíng警廷
- tíng kuí廷魁
- tiān tíng天廷
- tíng cān廷参
- miào tíng庙廷
- tíng huǐ廷毁
- tíng zhēng廷争
- tíng jié廷诘
- lù róng tíng陆荣廷
- tíng wèi廷尉
- zài tíng在廷
- pèi tíng沛廷
- tíng tuī廷推
- tíng biàn廷辩
- hòu tíng后廷
- tíng biàn廷辨
- quán tíng铨廷
- èr cháo tíng二朝廷
- tíng jì廷寄
- sì shì四试
- rù shì入试
- shì tí试题
- shì jì试技
- shì jǔ试举
- gōng shì公试
- qiū shì秋试
- dū shì都试
- gòng shì贡试
- sī shì私试
- shì shì suō suō试试缩缩
- shì huā试花
- jiě shì解试
- jiào shì较试
- shì xí试习
- nèi shì内试
- fù shì附试
- bié shì别试
- bǐ shì笔试
- shì diǎn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