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箭镞


拼音jiàn zú
注音ㄐ一ㄢˋ ㄗㄨˊ

繁体箭鏃
词性名词

箭镞

词语解释

箭镞[ jiàn zú ]

⒈  箭头上的金属尖物。

引证解释

⒈  箭头上的金属尖物。

《后汉书·西域传西夜》:“﹝ 西夜国 ﹞地生白草,有毒,国人煎以为药,傅箭鏃,所中即死。”
唐 王建 《射虎行》:“远立不敢污箭鏃,闻死还来分虎肉。”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日暮箭鏃尽,左右刀鋋集。”

国语辞典

箭镞[ jiàn cù ]

⒈  箭头上装的尖锐或有倒钩的金属物。

唐·王建〈射虎行〉:「远立不敢污箭镞,闻死还来分虎肉。」

分字解释


※ "箭镞"的意思解释、箭镞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那一天,“荆轲”——这个青铜般的名字,作为一枚一去不返的箭镞镇定地踏上弓弦。白幡猎猎,千马齐暗,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寒风中那屏息待发的剑匣已紧固到结冰的程度,还有那淡淡的血腥味儿……连易水河畔的瞎子也预感到了什么。王开岭

2、金,箭镞。羽,箭后的羽毛。没金饮羽比喻用力很猛以致箭射入极深。韩诗外传?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

3、城门楼上的青州士卒不断将箭镞、檑木抛下来,想要阻止他们继续冲击城门。

4、刘展不得不放慢了马速,挥动马槊,将来袭的箭镞全部打掉。

5、风起云涌的大陆,战乱四起的王国,铁蹄是的我的脚步,箭镞是我的眼睛,战场猎鹰的旗帜迎风飘扬,从偏。

6、上阵冲锋,最忌讳冷箭,现今所用的箭镞又多带倒钩,不知从何时起,大家在铁甲里面都会穿件丝制绸衣,以便裹住箭头便于拔箭。

7、张南张弓如满月,只听弓弦一响,已嗖的发出一箭,瞬间追上了甄行,眼看着锋利的箭镞就要没入他的后心。

8、水草茂密,安静的铺张着远古的绿色,芦苇于晚风中摇曳,无数温柔的箭镞射向岁月,射向水天一色的苍茫……

9、而石桥下,渡口边,那名弓箭好手已经举弓逼近,三棱箭镞在阳光下寒光闪耀。

10、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袁枚

11、箭镞过去用来作为猎食的武器。

12、箭镞在阳光之下,星星点点,熠熠生辉。

13、辽军加大了攻城强度,动用了由八张弩连成的床弩,所用之箭粗如车条,箭镞大如巨斧,抛石车所用的石块,重达三十公斤,给守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14、她悻悻推开压在身上的沙狼尸体,看清楚尸体上的箭镞后,目光带着感激看了海风一眼。

15、出土文物有灰、红陶器,铜箭镞,古盔等.

16、以罗聪所处的方位看去,但见那壮年男子身体一僵,一截尖锐的箭镞已从胸前透出。

17、天主教建筑的最直观的的特点就是,哥特式箭镞尖尖的屋顶,屋顶有一个带翅膀的女神像。

18、例如,他在谈及中国青年发展时提到,“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和“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19、箭镞呈三棱流线型,有倒刺,利于穿透。

20、箭杆笔直没有节头,漆刷得很亮;尾羽簇新,羽毛顺滑不打绺;三棱箭镞打磨发亮,边锋平行,肉眼几乎看不出误差。